猎聘2023第三季度趋势报告

猎聘2023第三季度趋势报告插图

本报告依托猎聘平台超过9000万的注册用户、超过117万家验证企业、超过21万名认证猎头用户等大数据储备,有针对性地进行样本筛选;猎聘大数据研究院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定向调研,最终撰写成报告,以此来分析和总结不同区域、行业的组织的招聘趋势和供需关系,从宏观经济、企业招聘趋势等角度详细阐述了目前劳动力市场在人力资源管理趋势的变化,从而帮助企业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全方位解决企业面临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1.2023年年中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

在通胀居高不下、利率上升和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强劲复苏的前景依然黯淡。目前预计,2023年世界经济将增长2.3%(比1月份的预测高出0.4个百分点),2024年将增长2.5%(比1月份的预测低0.2个百分点),这是对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的小幅上调。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严重程度可能没有此前预期的那么严重,主要原因是发达经济体家庭支出强劲以及中国经济复苏。全球贸易将继续面临强劲逆风,预计2023年全球贸易增长率仅为2.3%。

在美国,强劲的家庭支出促使美国将2023年的经济增长预测上调至1.1%。在天然气价格下跌和消费者支出强劲的推动下,欧盟经济目前预计将增长0.9%。预计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为5.3%。预计2023年全球平均通胀率为5.2%,低于2022年7.5%的二十年高点。

2.2023年6月经合组织经济展望

预计2023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2.7%,是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年增长率,但2020年大流行期间除外。预计到2024年,这一比例将小幅提高至2.9%。预计2023年和2024年经合组织GDP年增长率都将低于趋势水平,不过随着通胀放缓和实际收入增加,到2024年将逐步回升。

猎聘2023第三季度趋势报告插图1

3.消费有望延续复苏态势,基建和制造业投资领先整体增速

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2023年三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逐步缓解,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高,中国一季度GDP增长4.5%,好于市场预期,二季度预计GDP增长6%左右。展望下半年,在促消费政策、服务消费加快释放的带动下,消费有望保持温和修复,基建投资将继续较快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对投资增长带来支撑,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探底恢复。预计三季度GDP增长4.9%左右,全年增长5.4%左右。中国金融市场有望维持稳健运行。从经济基本面看,经济持续恢复、市场信心回升等都将成为市场利好因素。财政持续发力稳经济背景下,利率债供给有望进一步增加。在实体经济稳健复苏带动下,企业债、公司债发行规模有望保持平稳增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0%,比5月上升0.2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改善。

根据复旦发展研究院ZEW经济景气指数显示,中国经济仍处于结构调整的状态中,内外需求不足影响市场对中国经济景气的预测。中国经济的景气指数从-4.17下调至15.00,美国经济的景气指数从0.00上调至15.00,欧元区经济的景气指数从-12.50下调至-20.00。预测未来3个月中国的通胀率为0.35%,未来一年的通胀率0.93%。与5月数据相比,长短期预期均出现下调。中国的长短期CPI下调,反映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内需不足导致CPI下调。

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表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宏观经济政策还没有完整出台,现在出台的政策主要还是结构调整为主,市场的存量资金仍需要盘活。同时金融市场可能注意到未有新进场的投资,导致金融市场信心疲软,景气指数均下调。

根据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23年中期报告中,总结出目前经济复苏的痛点与难点集中表现在“五个20%”,即青年群体调查失业率突破20%、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0%、地方土地出让收入同比下降20%、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0%、消费者信心指数缺口高达20%。国家在宏观调控下会集中治理好这些问题,也就牵住了中国经济复苏的牛鼻子。“宏观热、微观冷”成为上半年中国经济另一突出特征,微观基础和预期的改善,成为实现从恢复性增长向扩张性增长转变的关键所在。“曲折中前进”的复苏走势,高度依赖政策走向。预计三季度实际增速将达到4.5%,全年经济增速有望达到5.7%。

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三大产业看,预计2023年第三产业增长7%,第二产业增长4.2%,第一产业增长3.5%。伴随宏观经济回暖,消费者和企业家信心仍然低迷,制约消费增长潜力和民间投资活力。反映出现阶段宏观经济回暖向居民就业和收入状况、企业绩效状况、市场信心和预期传导,还存在着明显的时滞和阻碍。据中国人民银行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人民银行企业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30.9%,比上季下降3.0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上升4.3个百分点。

猎聘2023第三季度趋势报告插图2

上半年,我国GDP为593034亿元,同比增长5.5%,与其他主要国家相比,国内经济增速保持着优势。

全国规上工业的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6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达6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明显改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0.1万亿元,同比增长2.1%,规模在历史同期首次突破20万亿元。上半年民间项目投资(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9.4%,增速比全部投资高5.6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8.4%,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15.6%。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23年1月至5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下降,从年初到5月下降4个百分点,全国31个大城市城镇失业率下降0.3个百分点,整体就业状况有所改善;但不可忽视的是,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可以看到,全国16-24岁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5月较1月上升3.5个百分点,青年人口的就业压力显现。就业主体人群25—59岁劳动力失业率均值为4.4%,比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全国新增就业678万。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目标自2003年开始设定后渐进上调,2023年首度上调至1,200万人,主要考虑是新成长劳动力规模达到1,662万人的新高。劳动力市场最主要的增量供给是毕业生和农民工。近三年高校迎来毕业高峰,2023年毕业生进一步上行至1,158万。疫前外出农民工逐年增长,但疫情后外出农民工较疫前趋势水平持续存在缺口,今年一季度缺口收窄至约297万,或构成年内城镇就业市场的潜在新增供给。

猎聘2023第三季度趋势报告插图3

根据招商银行研究观点:做好毕业生和农民工的“稳就业”工作,对中国经济有着重要意义。从短期看,稳定两者的就业和收入预期,是促进经济稳步向好回升的关键所在。从长期看,这两大群体的就业正常化,关乎中国经济的未来。劳动力需求的增幅有望超过供给,就业修复将富有弹性。基于奥肯定律的回归分析显示,若今年GDP同比增速能够恢复至6.2%,则失业率有望回落至5.1%。从稳就业政策来看,除了政府和国企应继续发挥吸纳就业的作用外,更重要的是激发私人部门吸纳就业的能力。

从二季度不同大行业的人才紧缺指数来看,电子通信半导体、科研技术商务服务和机械制造三个行业人才紧缺程度高,说明这些行业人才供需紧张,行业现有人才不能满足用人单位需求;从不同细分行业的人才紧缺指数来看,可以看到工业自动化和仪器仪表等涉及制造领域的细分领域人才紧缺程度较高,这些细分领域人才招聘难度更大,要加强现有人才培养和加强人才技能升级。

从岗位类别来看,电子通信半导体、汽车、制药医疗器械等相关岗位人才较为紧缺,反映出这些行业发展与人才供应的不匹配,这些类别的岗位需求较高,需要引导人才培养调整和人才流动意愿。从具体的紧缺岗位来看,猎聘平台的生活服务类岗位增加且紧缺度较高,涉及高新技术的人才紧缺程度依然保持高位紧缺,反映出科技属性的岗位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紧缺程度。

猎聘2023第三季度趋势报告插图4

从人才流动趋势来看,新能源、房地产开发经营以及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等领域流入的人才相对较高,行业不仅涉及炙手可热的领域,还涉及逐步复苏的行业,可以预见人才流入的行业领域在未来经济复苏中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从流出细分行业来看,房地产开发经营、整车制造以及电子半导体等领域人才流出较高,反应出这些行业人才流动的意愿增加。综合流入、流出细分行业来看,新能源行业人才最多人才流入,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人才流动最为活跃,整车制造行业人才流出明显,行业之间流动性增加显著,可以预测行业内部流动加强,行业内部之间的人才竞争关键在于企业经营绩效,也受到企业综合实力的影响。

从调研样本企业的经营特点来看,86%的企业经营范围在国内,14%的调研企业跨国协作。从不同行业来看,制药医疗、消费品行业的国内跨区域经营比二季度出现了增加,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企业业务的调整;文教传媒行业则更多地出现了本地区经营的特点,区域内经营是行业在经济逐步恢复的一个显著特点;交通物流行业则出现了跨国经营显著增加的特征,行业企业国际化步伐在加速。

三季度调研显示,近半数企业认为经济“偏冷”,超过46%的企业认为经济“正常”,仅有4.3%的企业认为经济偏热。从这个结果来看,目前企业对未来经济发展信心不足,需要有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来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分行业来看,房地产、金融、消费品领域认为偏冷的比例较高;互联网、服务、交通物流等行业认为经济正常的比例较高;而制药医疗和能源行业则认为经济偏热的比例较高。

资源下载地址

该资源需登录后下载

去登录
温馨提示:本资源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学习使用。若该资源侵犯了您的权益,请 联系我们 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