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
4月23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联合智联招聘公司发布《2020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显示,超七成毕业生选择单位就业,平均期望薪酬约6930元受疫情冲击,毕业生的期望行业、岗位、工作地点等发生改变,大学生平均期望薪酬约6930元,而薪酬福利、职业发展和工作生活平衡是大学生求职主要关注因素。从总体来看,单位就业为毕业生主要去向。其中,选择单位就业的比例最高,为75.8%;其次为自由职业和国内/外升学,所占比例分别为7.7%和7.5%;而选择创业或其他的毕业生比例最低,仅占2.8%;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拟考研”、“拟出国”及“暂不就业”等形式的慢就业,比例为6.2%。
2020 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再创新高,达 874 万人。新冠肺炎疫晴爆发,不仅使得 GDP 明显下降,对宏观经济产生较大影响,而且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也造成冲击。报告利用网络招聘平台大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对我国 2020年度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市场景气程度(CIER 指数),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不同区域、企业不同规模及性质等结构状况和表现,以及疫情背景下的择业意向、求职经历和疫情冲击调查等进行了分析。
分析表明,本年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市场景气程度要弱于我国整体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是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突出特征。对该平台与疫情相关问卷调查分析表明,受疫情冲击,毕业生期望行业、岗位、工作地点等发生改变;单位就业是毕业生主要去向,新经济行业受到青睐,而薪酬福利、职业发展和工作生活平衡是求职主要关注因素;实习经历有助于毕业生成功就业,线上招聘面试成为疫情期间求职主流方式等。
报告建议,政府在加大宏观经济需求扩张的同时,应切实落实“就业优先”的政策,实施投资项目就业效果的评估机制;强化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传播和流动,努力减少劳动力市场摩擦,提升求职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的匹配速度和能力;高校应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关注新经济、新业态和新就业,建立全方位产学研相结合的实习基地,切实重视学生硬技能和软技能的全面培养,将提升各项素质和能力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制度和体系改革的中心任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