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海归人才吸引力报告
1978年12月26日,52名国家公派访问学者搭乘飞机前往美国学习深造,从此拉开了留学潮的序幕。从那以后,关于“海归”的讨论就不绝于耳。
早年间迈出国门的人才,有相当大的比例怀抱着诸如“美国梦”等等对外面世界的憧憬,选择在异国他乡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对于祖国而言,他们是传播中国文化与声音的形象大使,是值得我们为之骄傲的杰出人才;同时也是散落流失的珍宝,是我们热切盼望回归的建设者。日历静静地翻到201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整整40年了,第一波留学潮也过去40年了。今天当“海归”这个话题再次被谈起,人们的观念和心态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梦”成了被频繁提及的热词,“回归”的念头盘旋在海外游子们心间,“回国吗?”成为海外华人之间新的打招呼方式。这些变化并不是一夜之间发生,这伴随着中国40年的经济
发展与崛起。对家人团聚的渴望,以及中国政府大刀阔斧招才引智的举措,对海外人才形成巨大的“拉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希望广大海外学子秉持崇高理想,在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实现自身价值,努力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华彩篇章。
这一号召更是激起万千游子对祖国的自豪与对中国梦的激情,2017年已获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终身教职的副教授邓巍巍回国时说:“我怕再不回来就晚了!我不想当祖国发展的看客!”,这句话代表了一众海外华人精英的心声。
与国内对“海归”人才的推崇备至的情况相反,近几年海外政治环境对华裔的职业发展不容乐观。特朗普总统上台后签署的有关移民的禁令已体现出其保守的政治倾向,去年,他宣布收紧H-1B签证(短期工作签证),增加了外籍人员在美工作的难度。英国的PSW(毕业生两年工作签证)也已被取消。再加上英国脱欧、海外安全等问题,这些因素都形成对海外华人的“推力”,与国内的“拉力”相互作用,引爆了新时代的“海归潮”。
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底
- 我国出国留学人数累计达458.66万人;
- 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265.11万人,其中2016年回国43.25万人;
- 出国留学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的留学人员比例由2012年的72.38%增长到2016年的82.23%;
- “千人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6000多人;
- 引进教授层次人才数量是1978年至2008年引进总量的近20倍。
在这一轮“海归潮”中,成功者有之,有些海归人才得到更大的发展平台、更多的创新创业资源,他们感叹:后悔回国太迟。失意者也有之,有些海归人才自嘲为“海待”“海剩”,有些频繁跳槽被贴上“不靠谱”的标签。
在海归为回国后的职业发展而苦苦思索时,政府和企业管理者也在求解:如何抓住海归潮的机遇,制定合理有效的全球化人才战略,真正做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有鉴于此,领英中国智库充分发挥全球人才大数据的优势,从领英会员中提取了230万海外华人和40万海归人才的教育背景、职业背景等数据,并结合海外华人调研、中国企业访谈,分析海外华人归国意愿、已归国人员的职业发展情况、求职需求以及海外征才的科学方法,从而帮助政府、企业和海归人才高效地对接与互动、实现三方共赢。
看四十年的中国梦崛起,引得雁归来。我们以数据为归途导航,愿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