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数字化就业:新职业新岗位研究报告
日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微信发布了《2021数字化就业新职业新岗位研究报告》。报告指出,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整体呈现数字化、智能化的大趋势,数字技术对就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当前,数字孪生技术、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基础设施云化、中台化、移动化,企业的组织形态、研发设计、管理方式、生产方式、销售服务也随之而变。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服务化,催生了就业创业的新业态和新模式。
世界经济论坛《2020未来就业报告》(The Future of Jobs Report 2020)预计,到2025年,新技术的引进和人机之间劳动分工的变化将导致8500万个工作岗位消失,同时将创造9700万个新的工作岗位。未来20年,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等技术的进步,将使中国就业净增长约12%。
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数字生态广泛连接了海量用户,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助力,新模式、新业态不断生成,传统行业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衍生出更多就业机会和众多新职业新岗位,也产生了数字化就业独特人群和地域特征。
报告前言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六稳”“六保”工作之首。当前,实现稳就业目标,不仅需要政策扶持,还需要发挥我国强大的数字经济优势,开创就业新局面。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 年)》,2019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5.8 万亿元,占GDP 比重为36.2%。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 年)》数据,2018 年我国数字经济吸纳的就业人数达到1.91 亿人,占当年全国总就业人数比例从2014 年的15.65% 上升至24.6%。
数字经济进程中,数字生态是一个由政府、组织、企业、个人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 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基础,通过参与方之间广泛连接互动,推动数据、信息、资金、人才等要素循环流动的经济系统。数字生态在培育、带动和促进数字经济就业方面正积极发挥作用。本报告通过对微信为代表的数字生态的观察研究,期望发现数字化就业规律和特征,为更好地发挥数字化技术稳就业作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主要结论
以数字生态为代表的数字化就业规模快速增长。2020 年微信生态蕴含的就业机会达到3684 万个,同比增长24.4%。其中微信小程序等数字化工具在疫情中发挥了重要的促销费、稳就业作用,小程序的开发、产品、运营等工作机会超过780 万个,同比增长45.6%。2020 年初新上线的微信视频号也在视频拍摄、直播带货等方面产生了超百万个就业机会。
数字技术发展催生数字化就业新领域。目前微信生态中小程序、企业微信、微信支付等产品均形成一定规模的、较为规范的服务商体系。据调研测算,2020 年小程序、企业微信、微信支付等服务商共带动290 万就业机会。
数字生态一方面产生了新型的数字化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也加快了传统岗位的数字化升级。海外代购、网络主播、视频号博主等就业新形式快速发展蔓延,相关培训机构、MCN 机构等衍生服务业也快速兴起。数字经济驱动着传统行业的融合创新,改变着传统的商业逻辑,数字工具促使众多岗位工作内容转变为数字劳动。
远程办公日益普及,岗位数字化程度加深。受疫情影响,远程办公的发展大大加快, 2020 年微信生态内有超过60% 运营者认为内容创作、开发、设计等岗位可以远程办公。
微信生态蕴含的就业机会主要仍沿“胡焕庸线”东侧分布。广东和北京依然是两大核心区域,占比超过10%。上海、江苏、山东、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紧随其后,占比在5%-10% 之间。以四川、河南、湖南、湖北等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潜力逐渐显现, 下沉市场成为创业就业新阵地。
数字化就业逐步向中西部延伸。数字化就业目前仍然集中在东部地区,但是已呈现向中西部城市延伸的趋势。2020 年微信小程序运营者中西部地区增速分别为68.8% 和75.4%,远高于东部地区。
西部新青年崛起。微信生态产品个人运营者中,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18-24 岁人群占比逐渐提高。中西部的成都、西安、重庆等城市都聚集了较多的小程序和公众号运营者。18-34 岁人群占比TOP10 的省份中,6 个属于西部省份。
三线及以下城市成为创业就业新阵地。微信小程序及视频号运营者在二线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分布比例显著高于一线城市,尤其是视频号运营者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分布比例达42.1%。微信生态服务商下沉程度更深,如微信支付服务商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分布比例达50.6%。
就业学历门槛放宽,就业吸纳能力不断增强。2020 年微信小程序个人运营者本科以下学历就业者占比达47%,微信视频号个人运营者本科以下学历占比达到46.8%。
疫情催化全职劳动者占比上升,“副业”变“主业”。受疫情影响,部分劳动者从兼职在数字生态中就业转为全职就业。调查数据显示,2020 年微信平台生态就业中, 全职人员占比51.7%,较2019 年上升近10 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人员“副业”变“主业”,全职投入数字生态就业。
数字技术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助力“稳就业”。数字生态为残障人士、进城务工人员、家庭妇女、退伍军人等就业重点帮扶人群打开了就业新空间,助力应届毕业生“稳就业”。据调查显示,2020 年微信小程序、公众平台、视频号均有超过60% 的主体雇佣了应届毕业生。
数字化就业发展趋势展望: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形态日益灵活、就业走向包容普惠、就业政策陆续完善、就业保障全面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