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大数据人才发展蓝皮书
近日,四川省大数据中心发布《四川省大数据人才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从政策环境、赛事活动、专业实力、创新能力、行业薪酬等三大板块17个维度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并开展文献调研和田野调查,为四川大数据人才发展现状进行画像。
报告观点
从学科实力看,自2016年国家教育部首次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以来,目前四川共有81所高校备案大数据相关专业。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的本科专业被评为A+或A级;西南财经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的本科专业为A级。
从专业设置看,本科人才主要集中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四川有48所高校开设“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科专业。
可能与大家想象中不同的是,不仅仅是计算机类专业,其他专业也培育数据人才。比如,部分高校的体育专业开设了“运动数据分析”,环境保护类专业开设了“生态环境大数据技术”,医药卫生类专业开设了“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跨专业培育数据类人才日趋成势。
从薪酬待遇看,四川数据类岗位的月薪主要在5001—9000元区间,例如数据分析师、算法工程师、图像标注员等。月薪万元以上的岗位,对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有一定要求,如数据治理工程师、数据中心技术负责人、数据框架师等。成都有一半以上的大数据岗位,月薪高于9000元。绵阳、眉山、泸州等地的大数据岗位待遇普遍略高于其他市州。
四川的大数据行业从业人员,可参加职称评审。2020年8月,省大数据中心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印发《四川省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专业职称申报评审基本条件》,成为继天津、贵州后,国内第三个正式建立数智领域职称评价标准的省份。截至目前,四川已有148人取得高级工程师职称,259人取得工程师职称,177人取得助理工程师职称。达州、德阳、泸州、遂宁相继成立数智专业职称评委会,开展中初级评审。
研究方法
蓝皮书采用文献调研、田野调查、统计分析三者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研究文献报告的同时,邀请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和代表性企业家、学者进行访问调查,以信息征求方式获得四川省大数据产业及人才概况一手资料;通过python等编程语言,从公开的API接口(Open API)获取数据,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数据挖掘方法,提取人才相关的数据,如人才数量、薪资、学历、职称评审等。通过回归模型、因果图模型和其他方法,探索这些维度特征与人才发展的相关性和因果关系。
本蓝皮书也首次对人才进行界定和明确,并从行业工作年限、岗位职务,给“大数据人才”做了较为全面的定义。
设立“大数据人才发展竞争力指标体系”
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大数据人才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分析,设立“大数据人才发展竞争力指标体系”,并发布“全国大数据人才发展竞争力指数”。
四川省大数据人才发展环境解读(政府侧)
基础建设
四川将加快推动5G网络规模化部署,实现2022年底12万个基站的目标。另外,我省纳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根据规划全省数据中心规模将达50万架,天府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内机架达到30万架,上架率达到70%。
目前,全省已建在建数据中心21.4万架、上架率45.4%,平均PUE值约1.4;数据中心主要集中在成都市,已建在建机架数约占全省的59%,上架率约58%,除成都外,其他市(州)数据中心平均上架率约32.1%。
人才支持
成都市新经济委官网公布的2021年成都市大数据领军人才名单中,成都11个区(市)县的75家企业及其人才入选。入选的领军人才多为企业核心管理团队成员或技术负责人,含企业创始人或联合创始人。加上2020年80位入选者,成都市大数据领军人才至今已有155人。
人才评价机制
近年来,大量省市纷纷探索建设数字经济人才评价机制,如《四川省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专业职称申报评审基本条件》明确提出进一步深化全省职称制度改革,加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
各地大数据人工智能职称专业设置一览
四川省大数据人才发展环境解读(社会侧)
搜索词频
通过对关键词搜索频率特征的研究,可大致把握大众关注点的变化情况,进而了解大数据人才求学、从业意愿的发展变化。
与大数据人才有关的关键词主要包括三个方向:大数据相关职位、大数据技术培训与大数据人才政策,以下为相关图表:
R语言
关键词“R语言”的全国搜索日均值为152次,其中北京市与广东省分别以303次和300次的搜索日均值排名第一、第二,上海、江苏分别以252次和246次排名第三、第四,四川省“R语言”日均搜索182次,全国排名第八,西部地区排名第一。
竞赛与社区
数据科学竞赛作为新兴的数据科学人才选拔与敏捷开发方式,在大数据人才中具有极高热度,地方性赛事可从侧面反映一个区域内,政府机构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对大数据人才培养与选拔的重视程度。
为全面分析全国及四川省数据科学竞赛办赛情况,统计出2020年及2021年全国各地的办赛情况:2020年及2021年具有官方背景(包括政府主办、事业单位主办、国有企业主办)的赛事共计104场,赛题197道。其中四川省官方办赛共计10场,全国排名第三,赛题共计28道,全国排名第三。
人才培育篇
专业设置
2016年,工信部发布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就提到∶我国大数据发展目前存在大数据基础研究、产品研发和业务应用等各类人才短缺的问题,难以满足发展需要。教育部积极引导高校加快培养社会急需人才,加大数字经济领域相关专业设置。
高校数量和排名
2016年至2022年7年间,全国715所高校成功备案“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182所高校成功备案“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本科专业,882所高等职业院校备案“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科专业。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教育教学综合实力A类高校共136所,四川6所,占比4.4%,分别是电子科技大学(A+)、四川农业大学(A)、西南财经大学(A)、西南石油大学(A)、西南交通大学(A)类、成都信息工程大学(A-)。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本科专业教育教学综合实力A类高校共60所,四川2所,占比3.3%,分别是西南财经大学(A)和成都理工大学(A)。“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科专业教育教学综合实力A类高校共150所,四川共8所,占比5.3%,分别为西南科技大学(A+)、泸州职业技术学院(A+)、四川农业大学(A+)、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A)、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A-)、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A-)、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A-)、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A-)。
2021年,教育部公布首批50个现代产业学院名单,四川的西南交通大学成立中车时代微电子学院、西南石油大学成立天然气现代产业学院,全国范围内成立大数据相关现代产业学院如下表:
2022年,四川省部分高校开设数字经济相关现代产业学院,如下表所示:
发展建议
四川省大数据人才发展的现状:人才流动趋势向好;人才缺口持续增大;人才分布极不均匀;学历教育增速放缓;复合人才受到欢迎。
具体建议如下:
- 一是要根据不同层次的人才设计有针对性的人才引培计划。
- 二是要在人才引培计划中加大管理人才的比例。
- 三是持续支持相关的学科建设和学历教育。
- 四是加大力度支持大数据行业的职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