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专题报告:两轮大通胀,两个国家
报告观点
20世纪70年代,在石油危机刺激下,美国CPI两度突破8%,导致全球长期处于高通胀状态。21世纪20年代,以俄乌冲突为导火索,美国时隔40年再次进入大通胀,或将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大通胀之前都有无序的财政和货币扩张阶段,导致需求过旺,经济过热,这是通胀的本质原因。因此,非深度衰退难解通胀之忧。2023年,美国乃至全球经济都可能大幅衰退,这是通胀回归正常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阵痛。只有这样,过热的经济状态才可以冷却。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面对本轮通胀,美联储最佳的政策路径就是尽快将联邦基金利率提升至限制性水平之上,并保持一段时间,美国经济在2023年大幅衰退之后,通胀自然回落。2024年,美联储可以重新降息来促使经济复苏。
日本在大通胀时代完成经济转型,于1986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我们认为日本成功完成经济转型有三个原因。第一,市场化改革,尤其是利率市场化,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日本全要素生产率明显增强。第二,日本宽松货币的同时保持通胀稳定,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带动了消费的增长。第三,通过鼓励产业转型升级,日本服务业占比不断提升,制造业中以电子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现在的中国与彼时的日本面临着相似的历史机遇,即全球通胀与衰退所带来的世界经济格局的改变。当前中国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根据日本等国家的历史经验,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在于能否成功转换增长动能,实现经济转型。大通胀时代给予了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机会。以邻为鉴,以史为镜,我们认为,在大变革时代之中,中国只要抓住大通胀时代的机会,利用好优势,防范好风险,大国崛起便势不可挡。
风险提示
国际局势恶化;全球通胀超预期;欧美央行加息超预期;经济危机。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