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与美洲主要国家双边贸易深度解读报告
1.中国与美洲各国双边贸易总览
1.1美洲对外贸易总额占全球贸易总额比重约19%
2012-2018年,美洲对外贸易总额波动变化,占全球贸易总额的比重始终保持在19%上下。2018年,美洲对外贸易额为7.3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了8.49%,占全球对外贸易总额的18.87%。
1.1 美洲出口贸易额占全球出口贸易额比重约16%
在出口贸易额方面,2012-2018年,美洲出口贸易额波动增长,占全球出口贸易额比重在16%上下波动。2018年,美洲出口贸易额为3.1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了8.03%,占全球出口贸易额的16.53%。
1.1 美洲进口贸易额占全球进口贸易额的20%以上
在进口贸易额方面,2012-2018年,美洲进口贸易额波动变化,占据全球进口贸易额的20%以上。2018年,美洲进口贸易额为4.1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了8.85%,占全球进口贸易额的21.16%。
1.1 美洲主要国家对外贸易情况
美洲位于西半球,自然地理分为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美洲各国经济发展较不平衡,对外贸易开放程度也有较大差距;北美洲以加拿大、美国、墨西哥为代表,中美洲以哥斯达黎加为代表,南美洲以巴西、阿根廷、智利、哥伦比亚为代表。从2018年美洲各国官方口径对外贸易数据来看,美国进出口总额高达42068亿美元,排名第一;墨西哥、加拿大进出口总额超9000亿美元,排名前三均属于北美洲。
1.1 仅巴西、智利是贸易顺差,其余国家贸易结构为逆差
从2018年美洲各国官方口径对外贸易数据来看,这八个国家中,美国、墨西哥、加拿大、阿根廷、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对全球整体的贸易结构均为逆差(进口额大于出口额),仅巴西、智利为贸易顺差方。
1.2 中国与美洲主要国家双边贸易情况总览
从2018年美洲主要国家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来看:美国位列第一,2018年中美双边贸易额高达6598.4亿美元;其次,位列第二梯队的有巴西、墨西哥、加拿大,双边贸易额在500-1000亿美元之间;第三梯队包括智利、阿根廷、哥伦比亚等国家,双边贸易额在100-500亿美元之间;对中国来说,哥斯达黎加只是一个比较小的贸易伙伴,但中国与哥斯达黎加签署协定后打开了中美洲市场,可为中国此后与其他国家谈判增添优势,其战略意义远远大于经济意义。
1.2 智利、巴西外贸市场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超过20%
从2018年美洲主要国家贸易市场对中国的依赖度来看:智利、巴西外贸市场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超过20%,分别是27.67%、23.50%;其次是美国、哥伦比亚、阿根廷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在10%-20%之间,墨西哥、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小于10%。
1.2 仅巴西、智利对中国是贸易顺差方
从2018年美洲各国官方口径对外贸易数据来看,这八个国家中,美国、墨西哥、加拿大、阿根廷、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对中国的贸易结构均为逆差(进口额大于出口额),仅巴西、智利为贸易顺差方,与各国对全球的贸易结构保持一致。
1.2 贸易逆差/顺差是国际分工、全球产业高度融合的成果
在看到贸易顺差、逆差时要保持一个正确的认知,贸易顺差/逆差产生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分工和全球产业高度融合的成果。国家之间共同构成完整的产业链,经济连骨带筋、互利共赢,不可把贸易逆差当作“吃亏”。贸易顺差/逆差与两国经济结构、发展阶段特点和国际产业分工等紧密相关。以墨西哥为例,墨方对中国的逆差额(763亿美元)/墨方对全球的逆差额(134亿美元)=5.69,远大于1的原因就是墨西哥对其他国家(如:美国)的顺差弥补了这一部分逆差,即一国可以既是逆差国,也同时是顺差国。
1.2 资源禀赋、技术禀赋决定各国出口产品结构
对比美洲各国出口到全球的产品结构和出口到中国的产品结构发现:第一,横向来看,各国资源禀赋、技术禀赋不同,从而出口产品结构各不相同;其中,美国、墨西哥、智利等出口到全球和出口中国的产品结构相似性最大,前五大类产品重合性最高;第二,纵向来看,除哥斯达黎加外,美洲各国出口到中国的前五大类产品中,均有矿产品,中国矿产资源较依赖美洲。
1.2 中国的机电产品在美洲极其有市场
对比美洲各国从全球进口的产品结构和从中国进口的产品结构发现:第一,横向来看,各国资源禀赋、技术禀赋不同,需求也必然不同,从而进口产品结构各不相同;其中,巴西、墨西哥从全球进口和从中国进口的产品结构相似性最大,前五大类产品重合性最高;第二,纵向来看,美洲各国从中国进口的前五大类产品中,均有机电产品;其次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贱金属及制品、纺织品及原料。
2.中国与美国双边贸易全景图
2.1 2018年贸易额首次超过四万亿美元
从2009-2019年美国货物进出口贸易额的变化情况来看,整体呈增加态势,2015-2016年出现连续两年下降的态势;贸易总额出现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全球市场低迷、汇率波动和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等多重因素造成的。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18年全年美国货物进出口额为42067.9亿美元,同比增长8.2%;2019年一季度,美国货物进出口额为10066.9亿美元,同比增长0.5%。
2.1 美国贸易结构整体呈逆差状态
根据美国商务部历年数据显示,美国贸易结构整体呈逆差状态,出口额占贸易额比重约40%,进口额占贸易额比重约60%。2018年,美国出口16640.6亿美元,增长7.6%;进口25427.3亿美元,增长8.6%;贸易逆差8786.8亿美元,增长10.4%。美国的前四大贸易逆差来源地依次是中国、墨西哥、德国和日本;美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来自中国香港和荷兰。
2.1 美国的出口目的国分析
分国别(地区)看,2018年美国对加拿大、墨西哥、中国和日本的出口额分别为2987.2亿美元、2650.1亿美元、1203.4亿美元和749.7亿美元,占美国出口总额的18.0%、15.9%、7.2%和4.5%。此外,排名前十五国家和地区中,美国仅对中国和中国台湾的出口金额有所下降,很大程度上是受中美贸易问题的影响。
2.1 美国的出口目的国分析:中国是第三大市场
2.1 美国的进口来源国分析
分国别来看,美国的进口来源三大主要国家分别为中国、墨西哥、加拿大,进口额分别为5395.0亿美元、3465.3亿美元、3184.8亿美元,占美国进口总额的21.2%、13.6%和12.5%,合计占比47.3%。其次,从日本和德国进口额在1000-2000亿元之间,位于第二阶梯;韩国、英国、爱尔兰、意大利、印度等国家位于第三阶梯,占比在2%-3%之间。
2.1 美国的进口来源国分析:中国是美国进口来源第一大国
2.1 《美墨加贸易协定》签订,美国是新协议的最大受益方
2018年9月30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被替换;美国和加拿大、墨西哥经过长达14个月的贸易谈判,三方于2018年9月30日达成《美墨加贸易协定》,并于2018年11月30日正式签署生效,以取代1994年以来生效的《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
2.1 中美贸易谈判已经进行到第十一轮,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2018年3月23日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中美贸易摩擦逐渐升温。直至2018年12月1日“习特会”后,持续近九个月的中美经贸摩擦出现转折,双方决定停止升级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
2.1 中美贸易谈判已经进行到第十一轮,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自2018年初经贸磋商启动以来,十一轮的谈判已取得很大进展,两国就大部分内容达成共识,但磋商也经历了几次波折,每次波折都源于美国的违背共识、出尔反尔、不讲诚信。参考2018年贸易谈判进程的曲折性与反复性,贸易的最终谈判结果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2.2 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1978年12月15日,中美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公报》正式生效,中美正式建交。从地理分布来看,中国和美国的相距较远,但由于中国和美国双方的综合实力较强、产业结构具有一定互补性、市场需求均较大等影响,中美双方逐渐成为彼此重要的合作伙伴。
2.2 中美贸易问题直接导致2019年一季度双边贸易额大幅下滑
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13-2018年中美双边贸易额整体呈平稳增长态势,仅在2016年受大环境影响出现了下滑;2018年全年,美国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6598.4亿美元,增长3.75%,但增幅较2017年大幅下降。随着中美双方贸易问题的逐渐爆发,贸易谈判不断推进,2019年第一季度中美双边贸易额显著下降,降幅高达14.9%。
2.2 美方贸易逆差,中方贸易顺差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美国对中国出口259.9亿美元,下降18.8%;美国自中国进口1059.7亿美元,下降13.9%。这主要是由于美国政府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阻碍双边贸易投资合作,影响两国乃至全球市场信心和经济平稳运行。美国的关税措施导致中国对美出口额下滑;同时,中国不得不针对美国加税采取加征关税应对,导致美国对华出口也连续8个月下降。
2.3 出口市场:美国对全球出口的产品分析
从美国对全球出口的产品整体情况看,机电产品、运输设备、矿产品、化工产品和光学、钟表、医疗设备是美国的主要出口商品,2018年出口额分别为3891.8亿美元、2755.8亿美元、1996.8亿美元、1710.1亿美元、919亿美元,占美国出口总额的23.4%、16.6%、12.0%、10.3%和5.5%。
从五大类出口商品的国别/地区构成来看,前五国家和地区中共同覆盖地只有墨西哥和加拿大;从地理位置来看,均与美国相邻,符合贸易引力理论。
2.3 出口市场: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产品分析
对比“美国对全球市场出口”与“美国对中国出口”的情况来看,出口格局不同,主要表现为三点。第一,美国出口到全球产品中,机电产品位列第一;在机电产品中,机械设备出口2131.2亿美元,增长5.5%;而美国出口到中国的产品中,运输设备产品位列第一,与全球市场不同。第二,中美人文偏好和习惯差异,美国的艺术品类、家具、玩具、杂项制品类产品位列美国对全球出口的产品TOP15排行榜中,而未进入对中国出口的TOP榜单中;第三,相比其他国家,中国木及木制品、皮革制品、箱包类产品市场需求更大。
从2018年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金额占该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来看,美国对中国出口的纤维素浆(纸浆)、纸张占美国对全球出口该产品金额比重的13.07%,排名第一。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美国的供给优势,根据联合国和中国纸业的数据可知,2018年美国纸浆产量4541万吨,全球排名第一;另一方面,中国造纸的需求市场广阔,但是国内供给不足;2018年机制纸及纸板产量为11661万吨,纸制品产量5578万吨,进口纸浆约6700万吨。
2.3 进口市场:美国从全球进口的产品分析
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矿产品是美国的前三大类进口商品,2018年进口7391.1亿美元、3366.0亿美元和2396.9亿美元,占美国进口总额的29.1%、13.2%和9.4%,增长6.7%、3.6%和19.4%。在机电产品中,机械设备进口3784.8亿美元,增长10.8%;电机和电气产品进口3606.3亿美元,增长2.7%。
化工产品和贱金属及制品等也是美国的重要进口产品。从美国五大类进口商品的国别/地区来看,前五国家和地区中共同覆盖地只有中国、加拿大。
2.3 进口市场: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分析
对比“美国对全球市场进口”与“美国对中国进口”的情况发现,产品进口格局差距较大。美国自中国的进口商品以机电产品为主,2018年进口2685.4亿美元,占美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9.8%,增长4.7%。家具玩具、纺织品及原料和贱金属及制品分别居美国自中国进口商品的第二、第三和第四位,2018年进口649.3亿美元、405.0亿美元和282.0亿美元,占美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12.0%、7.5%和5.2%,增长7.3%、3.9%和10.9%。
美国从全球进口的TOP15产品中的矿产品、植物产品、活动物/动物产品为进入美从华进口的TOP15产品榜单,反而是陶瓷/玻璃、木及制品、皮革制品/箱包跃居而上。
从2018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主要产品金额占该产品进口总额的比重来看,中国的家具玩具和鞋靴伞等轻工产品占美国进口市场的60.88%和56.23%,具有较大竞争优势,中国产品的竞争者主要来自墨西哥、越南和意大利等国家。中国同时也是美国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贱金属及制品、塑料橡胶和陶瓷玻璃的首位进口来源国。
2.4 美国的加征关税措施并未给美国带来所谓“再次伟大”
美国加征关税措施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 提高美国企业生产成本。中美制造业相互依存度很高,许多美国制造商依赖中国的原材料和中间品,短期内难以找到合适的替代供应商,只能承担加征关税的成本。
- 抬升美国国内物价。进口中国物美价廉的消费品是美国通胀率长期保持低位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征关税后,中国产品最终销售价格提高,实际上美国消费者也承担了关税成本。美国全国零售商联合会研究显示,仅对中国家具征收25%关税一项,就使美国消费者每年多付出46亿美元的额外支出。
- 影响美国经济增长和民生。美国商会和荣鼎集团认为,受中美经贸摩擦影响,2019年及未来4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将可能每年减少640-910亿美元,约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总额的0.3%-0.5%。如美国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征收25%关税,未来1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将累计减少1万亿美元;美国智库“贸易伙伴”研究报告显示,如美国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25%的关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将减少1.01%,就业岗位将减少216万个,一个四口之家每年支出将增加2294美元。
- 阻碍美对华出口。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2019年5月1日发布的《各州对华出口报告——2019》指出,2009年至2018年十年间,美国48个州对华货物出口实现累计增长,其中44个州实现两位数增长,但在中美经贸摩擦加剧的2018年,美国仅有16个州对华货物出口实现增长,34个州对华出口下降,其中24个州出现两位数降幅,中西部农业州受损最为严重。
2.4 美国的贸易保护措施殃及全球
美国采取的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损害多边贸易体制,严重干扰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损害市场信心,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严峻挑战,给经济全球化趋势造成重大威胁。
- 损害多边贸易体制权威。美国依据国内法发起“201”“232”“301”等一系列单边调查,并采取加征关税措施,严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最基本最核心的最惠国待遇、关税约束等规则。这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行为不仅损害中国和其他成员利益,更损害了世界贸易组织及其争端解决机制的权威性,使多边贸易体制和国际贸易秩序面临险境。
- 威胁全球经济增长。全球经济尚未完全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美国政府升级经贸摩擦、提高关税水平,相关国家不得不采取相应措施,导致全球经贸秩序紊乱,阻碍全球经济复苏,殃及各国企业发展和人民福祉,使全球经济落入“衰退陷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9年4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2018年预计的3.6%下调至3.3%,并表示经贸摩擦可能会进一步抑制全球经济增长,继续削弱本已疲弱的投资。
- 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美都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环节。中国对美出口的最终产品中包含大量从他国进口的中间产品和零部件。美国对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加征关税,受害的将是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与中国企业合作的众多跨国公司;加征关税措施导致供应链成本人为增加,影响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部分企业被迫调整供应链全球布局,全球资源无法实现最佳配置。
2.4 中美双边贸易趋势——中方态度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白皮书,其中明确表态:2018年3月以来,针对美国政府单方面发起的中美经贸摩擦,中国不得不采取有力应对措施,坚决捍卫国家和人民利益。同时,中国始终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议的基本立场,与美国开展多轮经贸磋商,努力稳定双边经贸关系。中国的态度是一贯的、明确的。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的选择。对于两国经贸分歧和摩擦,中国愿意采取合作的方式加以解决,推动达成互利双赢的协议。但合作是有原则的,磋商是有底线的,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中国决不让步。对于贸易战,中国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这个态度一直没变。
2.4 中美双边贸易趋势
从三驾马车对GDP同比拉动情况来看,2019年一季度企稳主要依靠净出口贡献率提升,贸易争端的再起将直接冲击净出口预期,令复苏前景生变。如若中美经贸摩擦全面升级,无疑将从拖累中国净出口增速、影响企业家信心、增加外汇与金融市场波动等多方面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外贸市场。综上,中美双方都是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贸易问题的频发势必会影响中美双边贸易现状。
关于中美经贸摩擦对中国经济基本面影响预测
- 世界银行:如果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都被加征25%的关税,那么中国的名义GDP将下降5%。
- IMF:中美经贸摩擦对中国经济增速(实际GDP)将产生0.5至1.5个百分点的拖累作用;对美国经济增速产生0.3至0.6个百分点的负面冲击。
- 马骏:对中国2000亿美元出口产品的关税税率从10%提高到25%,中国也实施相应的反制,对中国GDP增速的负面影响在0.3个百分点左右。
- 海外牛津大学经济研究所:中美经贸摩擦2019 年对中国GDP 的影响在0.3%-0.4%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