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数字经济人才白皮书:智聚 融合 创变
新冠疫情“黑天鹅”仍在飞舞,数字化进程持续提速。
常态防控下,企业数字化能力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能力不断成长,2020年,大量数字经济的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涌现,在线医疗、教育直播、远程办公等新兴数字化业态在助力疫情防控、保障人民生活、对冲行业压力、带动经济复苏、支撑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字化对经济复苏、发展的支撑作用得到进一步显现。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创新突破,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从人人互联到万物互联、从海量数据到人工智能、从生活消费到智能制造,数字化正在重新定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成为新时代驱动我国经济发展和变革的核心力量。
在数字经济的变革浪潮中,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向传统领域扩张和融合,对人才产生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兼具创新能力、融合发展、技术业务、管理实践的未来人才站在了时代的潮头。
时代需要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发展呼唤更多“数字人才”。
核心洞察
企业数字化进程提速,技术人才需求热涨
- 企业运营效率提升,智能化平台、智慧供应链将成为主要方向;
- 金融、文教传媒、消费品等传统行业技术类职能连续增长明显;
- 五千人以上规模类大型企业,技术人才需求连续三年增长显著;
- 数据分析和数据治理需求同比增长,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
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领衔数字经济发展
- 京津冀数字人才学历、薪资优势明显高于其他城市群;
- 城市群数字人才岗位多集中在产品和相关数字化领域;
- 深广数字人才储备领跑,长三角上海数字人才最丰富;
- 数字化与优势行业强关联,运营岗成为增长最快职能;
- 粤港澳、长三角数字人才供需两旺,人才互留明显。
新消费数字化人才集聚,互联网+赋能行业
- 北京上海领衔新消费数字人才发展,青年人才投身新消费;
- 高学历、理工科专业数字人才打破消费行业原有人才结构;
- 互联网人才流入新消费领域,技术研发管理类人才成热门。
制造业数字进程加速,数字人才储备居行业第二
- 华东数字人才全国占比近5成,广东成为全国智造新高地;
- 制造业数字人才与中高端人才专业分布趋于一致,行业专业属性鲜明;
- 制造业对青年数字人才的吸引力较大,高段位薪资低于行业中高端人才。
金融数字化挑战与机遇并存
- 2020年金融数字人才需求整体增长,前半年供需相对平衡,全年后半段需求增长明显;
- 35岁以上、8年以上工龄数字人才占比明显高于行业中高端人才,数字人才成熟度高;
- 热招数字人才主要为研发、技术类,30万以上收入人群大幅领先行业。
数字人才开启新就业模式
- 数字化人才包含数字管理、专业、应用三类核心人才;
- 专业背景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与数字经济关联最为紧密;
- 互联网深度赋能传统行业,数字人才向发达城市聚集;
- 数字下未来工作:灵活用工,组织创新,多元人才培养,智慧服务。
相关定义
数字化
解释一:Gartner公司的IT术语定义:信息数字化是模拟形式变成数字形式的过程,业务数字化是指利用数字化技术改变商业模式,并提供创造收入和价值的新机会。
解释二:全球数字化业务转型中心(DBT)对数字化的定义:数字化是通过连接实现的各种技术创新。
数字化转型
解释一:IDC对数字化转型的定义:利用数字技术,驱动组织的商业模式创新和商业生态系统的重构的途径和方法。
解释二:麦肯锡将数字化转型分为六大方面:战略与创新,客户决策旅程,流程自动化,组织变革,技术发展,数据与分析。
解释三:华为对数字化转型的定义:通过新一代数字技术的深入运用,构建一个全感知、全连接、全场景、全智能的数字世界,进而优化再造物理世界的业务,对传统管理模式、业务模式、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和重塑,实现业务的成功。
数字经济
解释一: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2020年信通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
解释二:2016年G20杭州峰会发布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指出,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数字经济人才(数字人才)
解释一 :关于数字经济人才,目前业界并没有统一定义。本报告的数字经济人才(数字人才)主要指的是数字经济领域具有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相关数字技能的从业者,以及其他与信息技术专业技能互补协同的跨界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