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框架、影响因素和未来展望:消费复苏的瓶颈和希望

报告观点

消费研究框架:就业、收入与消费倾向三因素模型

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就业、收入和消费倾向。粗略的看,全社会消费总量≈就业×人均收入×消费倾向,将其变换为同比增速形式,则有消费指数(消费同比)≈就业同比+人均收入同比+消费倾向同比。实证显示,该指数与社零增速走势十分相似,相关系数达0.89。

基于这一框架,可以得到如下重要结论:一是收入为消费的核心影响因素,疫情期间收入增速波动较大;二是后疫情时代消费倾向重要性明显提升,当前居民储蓄率仍高于疫情前,有较大修复空间;三是就业已经基本回到疫情前水平,若能保持稳定,未来对消费走势影响较小。

就业:总量问题不大,结构还有改善空间

当前失业率已回归历史均值以下,7月小幅反弹主要受毕业季、疫情和汛情因素影响,摩擦性失业暂时上升。今年以来出口表现坚韧,有力支撑就业,但结构上仍有改善空间,一是中低收入人群就业基础较薄弱,农民工外出务工人数仍在恢复。二是疫情冲击在劳动密集行业中余波尚存。三是企业复苏分化,大小型企业用工冷热不均。下半年,预计三季度失业率将小幅上行,四季度再次下降。

收入:人均收入持续爬坡,财产收入表现优于工资和经营性收入

总量上看,人均可支配收入在爬坡,但空间上尚未回归至疫情前。分类来看,城乡居民收入修复路径分化,农村暂时快于城镇,主要原因是城镇生产经营活动受到的影响更大。分项上看,财产与经营收入的分化较明显,缘于大宗商品涨价挤兑了工资收入,同时全球流动性过剩推升了财产收入。

消费倾向:居民储蓄意愿有待化解,下半年假日经济因素利好消费倾向

当前居民储蓄率较高,主观上由于未来收入信心下调,预防性储蓄增加;客观上疫情限制线下消费,被动储蓄增加。K型复苏降低总体消费倾向,导致可选和必选消费出现分化,加剧了结构性问题。短期内储蓄率高位波动或制约消费倾向的上行空间,但下半年存在节假日经济等利好因素。

未来展望:消费中枢有望继续回升,回升空间有限

下半年就业、收入与消费倾向均有继续改善空间。就业层面,四季度中小企业复苏、中低收入人群就业改善,预计年内失业率中枢不会超过5.2%。收入层面,降准等政策红利有望作用至实体,企业效益改善将为工资和经营性收入增长留出空间,短期内经济有下行压力、下半年价格有支撑,预计可支配收入稳中有升但上行空间有限。消费倾向层面,“消灭新冠”事与愿违,长此以往,人们或开始真正学会“与病毒共存”,毕竟疫情不知何日散,但生计事业不能一直等。未来居民对疫情的风险感知或趋于下降,防御情绪也可能逐步松解,叠加假日经济等利好因素,消费倾向有望继续修复,但短期内难以回到疫情前水平。

风险因素

全球疫情传播恶化;通货膨胀超预期;美联储政策提前收紧等。

分析框架、影响因素和未来展望:消费复苏的瓶颈和希望插图 分析框架、影响因素和未来展望:消费复苏的瓶颈和希望插图1 分析框架、影响因素和未来展望:消费复苏的瓶颈和希望插图2 分析框架、影响因素和未来展望:消费复苏的瓶颈和希望插图3

资源下载地址

该资源需登录后下载

去登录
温馨提示:本资源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学习使用。若该资源侵犯了您的权益,请 联系我们 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