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之论:躺平的碳达峰
报告要点
碳达峰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某个时刻达到峰值,碳中和则指碳净排放量为零或为负,我国目标是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难度看起来在于:1)中国在经济结构上明显侧重于制造业,单位GDP的碳排放量本身就偏大;2)中国单位工业的碳排放也偏高,这可能与中国重工业比重偏高有关,也可能与中国的工业技术偏落后有关;3)中国当前的GDP增长中枢本偏高。
碳达峰的任务不难完成:1)中国的工业增长注定收敛,这导致工业的碳排放的速度不断下降,这与工业化后期的欧美达成的自然达峰是殊途同归的;2)碳达峰对应的GDP增速为5.3%,照此推算,2027年前可提前完成任务。
碳排放在近年似乎和经济增长并非严格相关,其原因与房地产行业加快周转引起的钢材生产加速有关,而作为碳排放的大户,钢材生产的加速又与电力生产形成了共振。但这个背离是暂时的,碳排放与工业运行不会长期背离。
在自然达峰的预期面前,大家的行动似乎是雷声大雨点小的:1)电荒似乎源于用电量过于陡峭地恢复,而并非源于电厂的主动性减产;2)今年新能源发电占比的上行斜率并未变得更陡峭;3)碳排放第二大行业钢铁也没有大幅减产,钢价的飙涨似乎更多与需求有关。
钢价的上涨是跟着商品趋势走出来的,而不是碳达峰政策带来的独立逻辑;即使碳达峰引起供给收缩的预期被证伪,钢材价格/CRB也迅速回到正常状态之内,钢价的向下修正也告一段落;电价的上涨也可能是暂时性现象,后续只会与用电情况更加匹配。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及经济复苏超预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