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投资框架:数字经济的政策变迁与行业影响
报告观点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仍有巨大空间
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突破50万亿元,占GDP比重预计将超过40%。但从总量上来看,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较发达经济体仍有明显差距。
截止2021年,美国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约为66.5%,显著高于我国的39.8%,而制造业同样较为发达的德国和日本,其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也分别达到了67.6%和52.1%;另一方面,从产业结构来看,数字经济在我国各个行业渗透率上基本已经达到全球平均水准,但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渗透率上较世界领先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这意味着我国农业数字化和工业数字化存在很大的扩展空间。
针对数字经济政策变化的三个阶段
政策层面,我国关于数字经济政策布局可以大致分为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2013年~2015年,在该阶段我国互联网使用具有了广泛的基础,同时互联网行业逐渐步入了移动端时代,该阶段我国政策主要针对信息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
第二个阶段为2015年~2017年,针对数字经济的政策开始逐步转向信息通信技术与其他传统行业的融合应用,即产业数字化的推进,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发布;
第三阶段为2018年以来,针对数字经济和数据要素等在内的政策规划陆续出台,数字经济和数字中国的概念也频繁出现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此外各省也相继出台了针对具体产业的数字经济规划,数字经济政策逐步进入了落地实施阶段。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对上下游行业的影响
近些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中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其中数字产品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数字产品服务业以及数字技术应用业占GDP的比重呈现高速增长。从拉动细分行业增加值的角度来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对于房地产业和货币金融服务业等金融行业拉动较为显著,而受益于互联网平台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对批发零售业的拉动也位于较高水平。
此外,有色金属相关的采选、合金和加工业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拉动也均位于前列。从拉动细分行业增加值占比的角度来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拉动增加值占比较高的行业多制造业相关行业,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于制造业的推动作用要一定程度上高于服务业。
风险提示
投入产出表测算存在误差;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对应存在误差;宏观政策变动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