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同舟共济,乘风破浪万里航

2022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同舟共济,乘风破浪万里航插图

2022年上半年,受超预期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与此同时国家推出一系列稳增长措施。普华永道近日发布的《2022年半年度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同舟共济,乘风破浪万里航》显示,上市银行总体保持平稳,然而压力有所显现。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监管力度加强

2022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2.50%,增速较2021年全年(8.10%)明显放缓。4月份以来,国际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国内疫情反复,工业生产、零售和投资等活动均受到较大冲击。二季度GDP同比增长0.40%。

为稳定经济增长,国家推出一揽子政策措施,金融业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人民银行数据显示,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10.80%)及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11.40%)均较2021年末有所上升。

上半年,为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金融管理部门延续强监管态势,继续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强化消费者和投资者保护工作,化解重点金融机构风险。

监管部门支持银行继续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方式多渠道补充资本,完善公司治理,压降高风险金融机构数量。二季度,部分村镇银行经营风险和房地产信贷风险有所暴露,金融监管部门采取措施稳妥应对,进一步加强流动性风险监测。银行业总体风险可控。

上市银行利润增速放缓

上半年,我国59家上市银行的整体净利润同比增长6.28%至1.09万亿元,净利润和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速均有放缓,压力有所显现。上市银行净利差、净息差普遍呈收窄趋势。贷款利率整体下行。

总资产加速增长,需警惕资产质量变化

本期分析的59家上市银行总资产达257.23万亿元,上半年总资产增长较2021年下半年显著提速。贷款投放提速,支持实体经济可持续运行,同业资产短期抬升,市场资金面较为宽松。

贷款质量指标整体保持稳健,不良率较2021年末微降。但不同类型银行资产质量出现两级分化:大型银行不良率和逾期率指标保持稳健;城农商行不良额增长,逾期率走高,资产质量指标呈现地区性分化。

因逆周期调节的风险暴露存在滞后性,银行需密切关注受疫情影响的行业偿债能力转弱。

上半年,上市银行负债规模持续增长,存款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推进。

资本充足率普遍下降,资本补充渠道多元化

6月末,上市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上市银行通过多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加大资本补充力度。

2022年上半年,各上市银行通过发行永续债、可转债和二级资本债等方式,共募集资本5,100亿元,较2021年上半年增长17%。

随着《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出台时间逐渐临近,上市银行面临着资本管理上新的挑战,要抓住“新巴塞尔协议III”实施的机遇,积极提高自身的资本和风险管理能力。

银行业洞察:挑战重重,转型迫在眉睫

本期半年度上市银行业绩分析显示出银行业正面临增长、盈利、资产质量等当期或潜在压力。压力既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来自于自身发展战略与经营模式的演变,以及不断更新的客户需求。

当前,银行业主要面临四大挑战:

优质资产获取难度加大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各行业“存量竞争”时代来临,企业投资意愿降低,居民消费信心不足,信贷有效需求呈下降态势,银行正处于主动或被动调整资产结构的阶段。

银行应基于自身资源禀赋,策略性调整资产投向,围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加大金融支持,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小微普惠金融,积极发展零售信贷。

分化加剧,弱者面临巨大挑战

银行在当前表现出逆周期抵御风险的韧性,但行业盈利能力有所下行,净息差持续收窄,资产质量风险暴露存在滞后性,区域性银行受本地经济发展及地方性风险程度影响较大,导致银行业内部分化进一步加剧。

银行应直面挑战,关注资本的高效配置,回归本源,坚持做好基础客户服务,专注于基础业务,形成独具优势的细分客群、产品和区位竞争力。

中间业务发展缓慢

息差持续收窄深度影响银行的可持续经营模式,提振中间业务、优化收入结构成为行业共识,但目前整体成效仍不明显。

不同于传统存贷业务,中间业务的本质是服务,基本逻辑是客户经营和提供复杂产品,难以一蹴而就,须久久为功。区域性银行受限于资质和牌照,更需专注于以提升客户体验为目标的客户经营。

客户经营知易行难

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共识下,真正将构建客户经营体系为实践的银行仍是少数,在经营理念、运营模式、管理流程、组织机制、人才团队和数字化等方面仍需推动持久变革并相互结合为有机整体。

更为重要的是,银行要理解客户行为与决策方式:从了解客户(KYC)到了解客户的想法(KYI),最终有机组织客户经营模式,提升客户体验和信任,赢得长期价值。

展望:同舟共济,增强抵御风险韧性

下半年,实体经济面临的挑战增加,银行业经营环境仍有较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同时也存在积极发展因素。主要包括:

  • 全球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增加,滞涨压力持续,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
  • 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和中美摩擦下金融市场波动加大,汇率风险上升;
  • 国内货币政策放松对银行净息差造成压力,盈利能力面临考验;
  • 银行业继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重点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小微普惠等,尽量避免资金在金融体系内淤积;
  • 仍需持续关注重点行业(如房地产、信托等)偿债风险和银行资产质量状况;
  • 绿色金融保持较快发展,绿色债券标准进一步完善并与国际接轨;
  • 深入参与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施建设;
  • 重塑商业模式,从产品销售为中心,真正转变为以客户经营为中心;
  • 银行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顶层设计、业务引领,数字化赋能商业模式变革和管理能力提升。

银行应主动采取措施,做好逆周期调节,增强抵御风险的韧性,持续推进改革和战略转型,助力经济企稳复苏。

资源下载地址

该资源需登录后下载

去登录
温馨提示:本资源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学习使用。若该资源侵犯了您的权益,请 联系我们 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