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食品饮料产业碳中和发展现状及路径研究报告
碳中和,一个在2020年之后反复被提及的节能减排术语。指代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使用低碳能源取代化石燃料、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如果你比较关注这个词汇,会发现先前已有不少报告以及文章聚焦于碳中和在交通、能源、建筑等高排放高污染领域的碳减排实施路径进行解读与分析。
但在食品饮料发展领域,却一直稍显空白。
2021年5月20日,瑞典老牌燕麦奶公司Oatly在纳斯达克上市。这一年来,星巴克、Manner、Tim Hortons等咖啡厅里开始提供燕麦奶作为牛奶的替代品,燕麦拿铁正成为新时尚饮品与小红书打卡必备;肯德基和麦当劳开始推出“植物汉堡“,一系列植物肉品牌以及植物素食餐厅正在成为精致都市白领的餐品新选择。
这些变化绝不光是为了满足素食者和乳糖不耐受人群的需求,而是与ESG以及碳中和息息相关,或者说是食品饮料行业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做出的快速反应。
由此,不仅是为了弥补市场上对食品饮料企业碳中和理念的空白,更是为了厘清每个环节中的食品饮料产业的碳中和究竟该如何进行,亿欧智库撰写并发布了《2022中国食品饮料产业碳中和发展现状及路径研究报告》。
报告介绍
一份完整的食品被消费之前大概会经过七大环节,这些环节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有害物以及有害气体的排放,与政府报告提出的“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互斥。 由此本报告基于碳中和目标,解析食品饮料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碳排放量百分比,通过相关措施及分析部分公司案例来详解食品饮料企业如何做到有效“碳中和”。
报告亮点
- 聚焦于食品饮料产业的碳中和实现路径分析;
- 梳理总结食品饮料产业碳中和的发展技术路径;
- 对标跨国食品饮料企业,一览头部企业的碳中和实施进程。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