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品冷链物流与冷链装备可持续发展报告

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中国2019年水产品总产量为6480.36万吨,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26406.50亿元,其中渔业产值12934.49亿元。渔业产值中,海洋捕捞产值2116.02亿元,海水养殖产值3575.29亿元,淡水捕捞产值398.09亿元,淡水养殖产值6186.60亿元,水产苗种产值658.49亿元。全国渔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长,2019年达到21108.29元。

目前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水产品贸易国,2019年我国水产品进出口总量为1053.3万吨,进出口总额为39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和5.4%。其中,进口量626.5万吨、进口额187.0亿美元额,同比分别增长19.9%和25.6%。受国际政治因素和贸易进出口政策变化的影响,2019年我国水产品出口量426.8万吨、出口额206.6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3.8%和8.0%。贸易顺差为19.6亿美元,同比下降74.1%。同时,国内水产品消费市场和消费群体逐渐扩大,消费能力逐渐崛起,人均水产消费量逐年上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预测,中国市场海鲜消费将在2030年达到全球消费总量的38%。另一方面,随着消费群体和消费习惯的变化,冰鲜、冷藏和冷冻水产品的需求不断攀升,电商对水产生鲜市场的大力布局,有力地促进了国内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和消费升级。

水产品冷链物流是指水产品从捕捞起水后,在其预冷,速冻,贮存、运输、加工和销售等环节保持规定的低温条件,保持其质量和安全的低温供应链系统。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冷链物流发展,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对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提出了要求。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出启动农产品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支持建设一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2018年商务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复制推广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典型经验模式的通知,确定了31个试点城市和285家试点企业参与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示范工作核心是要探索解决“提高流通效率,减少流通损耗,降低流通成本”的问题。2018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58号文“关于加强冷藏冷冻食品经营监督管理的通知”强调加强冷藏冷冻食品经营监督管理,严打违法违规行为。2019年农业农村部等十部委在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支持水产品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提升从池塘到餐桌的全冷链物流体系利用效率。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水产冷链物流体系将不断完善。

目前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还存在损耗高、能耗大等问题。我国水产品物流环节的损失率为11%,远高于发达国家的5%。水产品的高腐损率造成其在物流环节产生大量浪费和垃圾。此外,水产品在冷冻、运输、贮存环节由于制冷设备和能源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导致产生较大能耗。需要通过技术升级、数字化转型、管理方式转变等方式,建立高效低碳的水产冷链物流体系。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氟氯烷烃(CFCs)因其具有优良的制冷性能,且安全无毒,被广泛应用于制冷设备。但研究结果显示,CFCs制冷剂的使用会导致臭氧层破坏,进而对人类和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1987年26个国家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旨在逐步淘汰CFCs的使用,以实现对臭氧层的保护。中国在1991年加入了《蒙特利尔议定书》,积极推动国内履约工作,出台了《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制定了《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推动全行业技术进步和绿色转型升级。2007年7月1日,中国提前两年半实现了CFCs的完全淘汰。经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截止到2010年1月1曰,CFCs已经实现了全球范围的淘汰。根据《2010年臭氧层消耗科学评估》报告,《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履约行动成功遏止了臭氧层的进—步损耗,地表紫外线辐射保持在恒定水平。随着CFCs制冷剂得到了有效控制,2007年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调整案又对R22等氢氯娠经类(HCFCs)类制冷剂提出了削减目标。调整案规定,我国应在2025年削减HCFCs生产和消费基线水平的67.5%,2030年削减圣线水平的97.5%,2040年之前实现HCFCs类制冷剂的完全淘汰,仅保留2.5%的维修用星。

随着臭氧层的保护取得有效进展,全球的环保形势正逐渐发生变化。由温室气体带来的全球变暖问题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主要议题。温室气体所引起的温室效应会导致气候反常、海平面上升、土地荒漠化和病虫害等问题。用千替代CFCs的R134a,R410A,R407C,R507和R404A等氢氛经类(HFCs)制冷剂具有较高的温室效应指数(GWP),均属千《京都议定书》所列出的应当减排的温室气体。为实现《巴黎协定》所商定的在本世纪内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控制在2°c内的目标,2016年10月《蒙特利尔议定书》第28次缔约方会议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召开,审议了关千削减HFCs的修正案,形成了《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该修正案明确将18种高GWP的HFCs类制冷剂纳入受控清单。修正案规定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在2019年实现HFCs削减10%,2024年削减40%,2036年削减85%;修正案规定中国等主要发展中国家在2024年开始冻结HFCs类制冷剂,在2029年完成10%的削减,最终在2045年完成80%的削减量。

为加决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消费,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深度参与全球治理,2019年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印发《绿色离效制冷行动方案》。该方案旨在促进节能减排,推动行业高质虽发展,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推动《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的批准和落实。绿色高效制冷行动方案将引导企业加快转换为采用低GWP制冷剂的冷冻机,空调生产线,加速淘汰HCFCs制冷剂,限控HFCs的使用,鼓励制冷产品生产企业创建绿色工厂,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制冷剂的泄露和排放。绿色壳效制冷行动方案的目标是在2022年绿色高效制冷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20%,到2030年制冷总体能效水平提升25%以上。该方案提出实施冷链物流绿色改造工程,在农产品、食品等领域支持冷链龙头企业集中更换制冷设备和设施,建立能耗管控中心,运用物联网和温湿度精确控制等技术实现成本和腐损率的降低。

在冷藏运输环节,目前我国冷藏运输存在冷裁运输率低、能耗高、费用离,局部断链等问题。绿色高效的冷藏运输体系有助于降低冷藏运输系统的能源消耗,降低冷藏运输成本,减少冷藏运输过程中的食品损失,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电动冷藏车等新能源汽车作为—种绿色离效的冷藏运输方式,因其无尾气排放等特点,对于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作用。冷藏运输设备的绿色制冷剂替代、冷莺运输车的更新换代、离效的冷萄运输管理模式以及信息技术在冷莺运输体系中的应用也将大幅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提升冷载运输体系的效率。

总之,需要建立绿色冷链物流体系,即基于绿色物流理论,以实现冷链货损最低,提离资源利用率和实现环境友好为目的,对水产品、肉类等产品从采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全流程均处于恒温的储存环境的物流作业方式。在水产品冷链的各个环节,采用绿色高效的新型冷链装备和制冷剂,发展可持续水产冷链技术,对降低水产品冷链能耗和腐损率、提高环境保护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水产品冷链物流与冷链装备可持续发展报告插图 中国水产品冷链物流与冷链装备可持续发展报告插图1 中国水产品冷链物流与冷链装备可持续发展报告插图2 中国水产品冷链物流与冷链装备可持续发展报告插图3 中国水产品冷链物流与冷链装备可持续发展报告插图4

资源下载地址

该资源需登录后下载

去登录
温馨提示:本资源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学习使用。若该资源侵犯了您的权益,请 联系我们 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