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大规模推广建筑领域可再生能源利用研究报告

在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和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城镇范围建筑领域可再生能源大规模的利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建筑与工业、交通并列为能源消耗的三个主要领域。城镇区域是这三大能耗领域的集合点,也是全球能源转型最重要的参与者。城镇作为建筑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主体,可在不同层面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根据2016年发布的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能源转型将坚持分布式和集中式并举,以分布式利用为主,推动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发展。这也对城镇区域建筑领域大规模利用可再生能源,提出了国家宏观层面的要求。

可再生能源的类型和利用形式多样,有不同发展潜力。在建筑领域利用可再生能源,需要根据城镇区域所在的气候地理条件,进行因地制宜的分析和一体化的规划设计。

可再生能源发电主要有三种方法。除了目前在中国应用较为广泛、发展较快的光伏发电系统以外,小型风力发电系统和生物质能发电系统在国际上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探索。相类似的,在可再生能源供暖与制冷方面,中国对于太阳能集热器供暖应用已积累不少经验。其他系统,如太阳能热结合吸收式冷却系统、地热能供暖和制冷以及生物质能供暖系统,可以进一步减少建筑用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在国际范围内有一些技术成熟的案例,但仍需要得到大规模推广。

推广建筑领域可再生能源利用需要相应的基础和保障。在中国能源转型战略以及《可再生能源法》的框架内,城镇一级可以运用相应的规划工具制定综合性或单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规划。国际上,例如德国,在这方面已有一些成熟案例,中国类似的综合能源规划目前还处于试点阶段。在技术层面,除了可再生能源产能技术本身的发展,系统性的技术应用是大规模推广的基础。其中包括灵活稳定的数字化电网系统、以利用小型设备为主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和适宜的储能技术。

为实现建筑领域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大规模推广,一方面需要针对单项可再生能源提出创新的发展理念,如光伏建筑一体化,另一方面也应挖掘建筑组群或园区中多种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相互协作的潜力,如实施园区一体化方案,实现集群效应。此外,对于一些特定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如地热能、生物质能和风能,城镇也可积极与周边区域合作,推动优势互补。

随着“十四五规划”的编制,预计中国实现碳排放达峰与碳中和的路径将越来约明晰。选取适宜的城市区域,通过国际合作,推广建筑领域可再生能源利用,将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根据德国能源署十多年来在中国开展建筑节能和生态城市合作的经验,搭建一个多层面的工作框架将有助于合作的开展与落地。其内容包括:与合作伙伴共同选定示范技术和项目、协助地方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管理体系建立、并在具体示范项目合作的实践经验基础上为城镇提供政策和标准建议。

可再生能源的特性决定了其在应用过程中需要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和创新的模式。全方位、多层面的合作成果,可以为区域性大规模推广建筑领域可再生能源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城市大规模推广建筑领域可再生能源利用研究报告插图 中国城市大规模推广建筑领域可再生能源利用研究报告插图1 中国城市大规模推广建筑领域可再生能源利用研究报告插图2 中国城市大规模推广建筑领域可再生能源利用研究报告插图3 中国城市大规模推广建筑领域可再生能源利用研究报告插图4

资源下载地址

该资源需登录后下载

去登录
温馨提示:本资源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学习使用。若该资源侵犯了您的权益,请 联系我们 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