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类行业研究笔记
报告观点
食品饮料研究的意义
首先,从研究中国的角度看,身处变革中,我们不仅是研究者亦是中国崛起见证者、参与者;
其次,从研究消费的角度看,中国目前的第三产业占比持续提升,整体成长速度快于第一、二产业,在其中找寻赛道进行投资和研究分析胜率更大,且品牌的护城河较宽,使其中蕴含很多“长青”赛道;
再次,从研究食品饮料的角度看,中国的崛起过程中,发展是螺旋式的,而在食品饮料赛道中既有顺周期的可选消费,亦有逆周期的必选消费,使得我们成为“长跑”选手。
酒类作为可选消费品中的热门赛道,由于其超强的品牌粘性,是食品饮料板块最重要的板块。三年小周期,十年大周期,本文尝试通过自上而下的角度对酒类行业(尤其是白酒、啤酒)进行分析和展望,希望对行业研究和投资有些许帮助。
消费的底层逻辑:产业变迁、财富再分配
中国第三产业占比提升空间较大,相当于美国的1960s和日本的1970s。
高净值人群数量持续增加,并在疫情之后加速提升。
随目前受政策不确定影响市场波动,但长周期来看,消费升级仍是大势所趋。
销量底层逻辑:人口结构变化
2002-2012:人口红利期,消费行业量价提升,销量快速增长,渠道下沉。代表公司:伊利股份、华润啤酒、洋河股份等
2012-至今:适龄人口数量下降,销量增速下台阶,甚至负增长,价格弹性显现。代表公司:贵州茅台、五粮液等
量减价增时代:高端品增速领跑,从渠道为王转变为品牌为王。
量价对应关系:量缩越明显,价弹性越大(白酒板块)。
投资逻辑
品类的高端赛道:食物链顶端,受益于行业趋势。
市占率提升:有大吃小空间的赛道(各行业发展周期不同)。
横纵向延伸:成为平台化公司,即无价格弹性,亦无市占率弹性的赛道。
新兴赛道:从无到有的赛道性机会(越来越稀缺)。
风险提示
经济复苏情况不及预期。整体而言,所有食品饮料行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均有关,未来中美贸易战存不确定性,目前疫情,尤其是海外疫情的影响深度及广度仍有待观察,存在经济下行的风险。
行业发展速率不及预期。受到宏观经济以及行业竞争的影响,各行业的增速存在不及预期的风险。
疫情发展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目前国内疫情有所缓解,但是仍有局部疫情爆发,全球疫情发展不确定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