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购物者报告:中国快消品市场温和复苏

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快消品市场销售额较19年同期增长1.6%,整体呈现温和增长态势;各大品类的电商渗透率继续上升,品牌应当针对不同的电商渠道制定战略,实现增长。

日前,贝恩公司与凯度消费者指数连续第十年共同发布《中国购物者报告》。在最新的《2021年中国购物者报告,系列一》研究中,双方认为目前中国快速消费品(以下简称快消品)市场已经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今年一季度销售额较19年同期增长1.6%,并呈现温和复苏态势。然而,疫情对中国消费者在不同品类下的消费习惯产生了显著影响,极大地改变了个人消费方式。因此,尽管部分品类已恢复到疫情前的发展态势,另一些品类受到的冲击可能会更加持久并持续至今年年底。

本次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涵盖四大消费品领域,包括包装食品、饮料、个人护理和家庭护理。为全面了解中国快消品市场现状及变化,本次报告在以往26个品类的基础上,新增了17个品类的研究。

报告首先回顾了2020年市场整体情况。研究显示,经历了一季度的下跌后,快消品支出在二季度出现反弹,食品和饮料品类、个人和家庭护理品类的走势逐渐统一。到2020年底,尽管平均售价下降1.1%,在销量增长的带动下,中国快消品市场2020年全年销售额依然实现了0.5%的增长。

具体看,虽然去年饮料和包装食品的价格双双下降,但是包装食品的销量却一路逆势增长,主要因为消费者担心食物短缺,大量囤积不易变质的食品。伴随大众健康意识不断提升,消费者对于护理用品的需求和购买量不断上升,个人和家庭护理的销售额均有所增加。其中,家庭护理的表现尤为突出,全年增速达到7.7%,是四大消费品领域中唯一价格上涨的品类。

渠道方面,报告显示 2020年电商销售额增长31%,是唯一快速增长的渠道。其中,直播电商增长一倍有余,服饰、护肤品和包装食品位居前列。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居家消费,O2O渠道受到追捧,销售额激增50%以上。在线下,便利店是唯一保持稳定的渠道,目前已基本恢复到疫前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还催生了另一大新趋势:社区团购,即互联网平台通过预售+自提的模式,借助“社区团长”进行消费者的获取和维护。今年第一季度,这种全新的零售模式的渗透率达到了27%,各大主要零售互联网平台纷纷布局社区团购,从而加强与消费者的联系。

为全面了解疫情对中国快消品销售的影响,报告还将今年一季度与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进行了比较。总体而言,中国快消品市场已经开始复苏,未来增长可期。数据显示,在快消品支出缓慢恢复和温和增长的影响下,今年一季度中国快消品市场销售额较19年同期增长1.6%,低于19年较18年同期增长的3%。尽管平均售价下跌1%,但购物频率的恢复刺激了销量增长,成为推动销售额增长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疫情的有效控制,食品和饮料、个人和家庭护理品类重返“双速增长”格局。

2021年中国购物者报告:中国快消品市场温和复苏插图 2021年中国购物者报告:中国快消品市场温和复苏插图1 2021年中国购物者报告:中国快消品市场温和复苏插图2 2021年中国购物者报告:中国快消品市场温和复苏插图3

资源下载地址

该资源需登录后下载

去登录
温馨提示:本资源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学习使用。若该资源侵犯了您的权益,请 联系我们 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