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深度:中国经济十问

报告摘要

经济增速会逐季回落吗?

一季度增长低于预期主要是疫情反弹和就地过年对建筑业、服务业造成客观影响,上述不利因素已逐步解除。需求端逐步恢复,3-4 月的消费和制造业投资增速已有体现。下半年房地产投资和出口增速回落将拖累经济增长。我们测算二、三、四季度GDP 同比增速中枢约8.3%,6.4%、4.7%,复合增速中枢约5.6%、5.5%、5.5%,即以复合增速衡量的增速顶部在二季度。

出口高增长还能持续多久?

2020 年全球贸易额萎缩,我国出口正增长带来份额提升。2021 年以来与疫情相关的出口品类增速开始下降,带动整体出口增速已边际放缓,但当前海外供应链的修复慢于预期,需求端的恢复相对确定,我国较高的出口增速仍有望维持一个季度以上。预计下半年出口复合增速将明显放缓,二、三、四季度出口同比增速预测分别为25.0%、3.8%、-8.2%。

消费和制造业投资会持续低迷吗?

当前社零增速仍偏低,但自去年二季度以来,消费支出也是逐季回升的。展望全年,限制消费的收入正逐步恢复,就业持续改善,消费意愿也将有所提升,因此未来消费仍将向好。预计全年社零同比增长15.8%,复合增速为5.5%。利润、产能、企业家信心、融资均支持制造业投资的回升,预计全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中枢为8.5%,复合增速中枢为3%。

大宗商品涨价具备持续性吗?

此轮大宗商品价格上行的两个重要因素为(1)全球流动性宽松以及(2)全球供给错配。二者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大宗商品高位震荡不会出现拐点。下半年大宗商品或许高位震荡。而如果全球疫情控制和供给好于预期,需求弱于预期,大宗商品价格或缓慢回落。

PPI 会传导到CPI 吗?

PPI 向CPI 传导出现结构性分化,传导堵点出现在工业加工领域。虽然整体传导不畅,但我们观察到PPI 加工、PPI 一般日用品、CPI 生活用品、CPI 家用电气的波动具有同步性;PPI 上游价格可以传导到日用品、家电等消费领域。虽然总体上CPI 相对温和,但下半年核心CPI 仍有一定刚性。

哪些行业利润会更有弹性?

从下半年的利润来看,上游原料行业、中游材料行业中的11 个行业是利润增速最好的行业,其中黑色金属的利润修复是最好。但从价格边际变动因素来看,我们认为周期板块今年最大的行业以及基本告一段落,后续行情将弱于一季度。

制造业呈现哪些亮点?

上半年制造业结构上出现分化。首先生产方面,中游设备、科技医药行业仍保持较高增速,原材料行业生产有所放缓。其次,盈利方面,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推升原材料行业利润;中游行业利润受到挤压。第三,从投资方面来看,科技、医药、原材料投资仍保持较高的增速。

社融与M2 增速快速回落阶段结束了吗?

宏观政策的总基调仍是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预计全年社融新增量约30 万亿元,社融存量增速从2020 年末的13.3%逐步回落至10%-11%区间,回落最快的阶段在3 月(回落1 个百分点)、4 月份(回落0.6 个百分点),后期回落幅度将逐月放缓。M2 增速逐步从2020 年末的10.1%回落至8.5%左右,4 月是全年回落最为明显的月份,下半年M2 增速或震荡中小幅回升。

下半年财政收支压力大吗?

上半年财政支出速度偏慢主因房地产市场减速和基建类支出降低。在财政收入完成比例超过往年同期的情况下,支出节奏偏慢更可能是政府托底经济动力不足、压降非必要支出的结果。展望全年,财政收入存在超收可能,造成全年赤字不及预算,因此全年财政压力相对较小。

专项债发行高峰会到来吗?

1-5 月地方债发行的节奏明显慢于往年,其中专项债仅使用限额的16.5%。我们判断,6-7 月份地方债特别是专项债的发行量可能超过往年,而供给压力的顶点可能出现在三季度。但是,地方债发行加速应是较为平缓的过程,因而可能没有显著的高峰,也不会对资金面造成明显扰动。全年来看,在稳杠杆、平衡收支和穿透式监管的压力下,地方债发行量存在低于限额的可能性。

风险提示

疫情反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

宏观深度:中国经济十问插图 宏观深度:中国经济十问插图1 宏观深度:中国经济十问插图2 宏观深度:中国经济十问插图3 宏观深度:中国经济十问插图4

资源下载地址

该资源需登录后下载

去登录
温馨提示:本资源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学习使用。若该资源侵犯了您的权益,请 联系我们 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