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跨国巨头眼中的中国
报告要点
从跨国巨头的视角,在华经营机遇与挑战并存
本篇报告我们搜集整理了近百份跨国巨头的财报及Earnings Call 纪要,从跨国巨头的视角,我们发现:
- 1)中美贸易摩擦对部分行业的在华业务影响已逐步减弱。
- 2)中国依然是跨国企业最为关注的市场之一,即使经历中美贸易摩擦后,中国区业务份额依然在提升。
- 3)中国制造业升级明显,工业及信息技术类跨国巨头很重视中国同业的竞争力提升。
2020 年回顾:中国修复需求,各行业错位发展
2020 年中国成全球经济引擎,海外跨国巨头在华经营均好转,但长期已见板块分化:
- 1)日常消费品类在华业务短期恢复明显,但长期看,面临国内品牌的竞争。
- 2)非日常消费品类2020H2 需求快速恢复,长期看跨国企业在华业务空间强于必选。
- 3)医药保健类在华业务持续高速增长,跨国企业强烈看好中国市场长期空间。
- 4)信息技术类企业发展遇阻,贸易摩擦后,国内企业崭露头角,对外依存度下降。
- 5)工业及原材料类企业在华业务改善明显分化,小部分巨头仍能享受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但相较于2018 年,更多的跨国企业感受到了国内竞争对手的施压。
2021 年展望:中国市场重要,制造升级引关注
本次增加了“产业链”作为新的统计主题,从热点主题角度看,中国消费和中美贸易依旧分别为正面和负面展望度最高的两个主题,相较于2018 年:
- 1) 日常消费品:看好中国消费,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担忧程度降低。
- 2) 非日常消费品:看好中国电子商务、免税市场,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担忧程度降低,强大品牌力使其不惧国内竞争。
- 3) 医疗保健:看好中国市场,但其认为在华经营环境受中国政府政策影响较大,企业态度现分歧,对国内竞争对手关注度有提升。
- 4) 信息技术:在华经营风险主要来自中美贸易摩擦、中国政府政策,其认为中国在产业链特定环节优势显著,同时产业链同环节的中国竞争对手的竞争力明显提升。
- 5) 工业及原材料: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关注度降低,对中国政府政策、国内竞争对手关注度提升,虽在华业务竞争力下滑,但政府政策也将推动市场需求。
风险提示
- 疫苗接种与经济修复不及预期;
- 国内宏观经济环境与产业政策发生变化;
- Earnings Call 来源Bloomberg 公开信息,可能与公司最终披露公告存在差异;
- 样本仅含部分跨国企业,统计结果可能与全部整体存在差异,统计结果仅供参考。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