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行业:势不可挡的电动化浪潮
毕马威最新研究报告显示,消费者对环保汽车的需求日益增长以及政策的发展,已促使中国汽车业加速电动化进程。
该报告与中国领先汽车科技50企业电动化子榜单一同于今日发布。作为毕马威中国汽车科技系列刊物之一,该报告以《中国汽车行业:势不可挡的电动化浪潮》为题,结合了来自毕马威中国汽车行业相关合伙人及部分创新汽车科技领先初创企业高管的观点,重点分析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过去几年的变化情况,并总结了电动汽车、电池、充电网络三大汽车电动化领域的最新趋势。
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生了巨变。随着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知度的提高,以及更加青睐可持续的环保生活方式,原本主要以供应和政策为驱动的市场,已经进一步向以需求为导向发展。此外,监管机构的立场也同样发生了变化。例如,中国已经承诺将于2060年实现碳中和,而交通工具的电动化将有助于这一目标的达成。
- 新能源。近几年,国内厂商整体占据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超过80%的市场份额,相对而言,外国传统汽车制造商在电动化方面步伐较为保守。然而,随着政府的大力支持、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以及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生产成本差距的不断缩小,如今外国汽车制造商角逐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意愿已经变得较为强烈。预计他们未来将通过其在华合资企业增加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由于整体汽车市场规模的增长可能无法达到所有汽车制造商的销售目标总和,市场整合将不可避免。
- 价格。价格仍是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时的重要考量因素,而由于电池占新能源汽车总体成本的主要部分,因此,能够开发出或采购到更优质电池的汽车制造商将获得竞争优势。中国不断为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供应提供保障,并且在材料处理方面扮演领跑者角色。尽管部分国际供应商加入竞争,但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国际汽车制造商与本土电池供应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外国供应商未来很难进一步赢得市场份额。
- 充电桩。一直以来,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不足是阻碍消费者转向新能源汽车的一个关键问题。为跟上未来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长,充电桩数量必须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在中国政府对充电网络扩张的大力支持下,这一领域孕育了大量的商业机会。互联充电桩网络的好处远不止于各大运营商可以联网提供更为丰富的空闲充电桩信息。除收集汽车充电数据和用电数据外,智能互联充电桩网络还可以提供新能源汽车使用数据,如驾驶和充电习惯等。从充电等场景中获取的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也能够详细反映车主社交生活方式中有价值的信息。
- 独立实体。自2015年起,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销售市场,且预计未来几年仍将继续保持这一领先地位。为应对来自特斯拉(Tesla)和其他新能源汽车初创企业的挑战,许多传统汽车制造商采用了全新的商业模式,以培养创新思维,优化决策流程,同时与外部开展更多潜在合作。
- 产业生态。展望未来,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持、汽车制造商投入的不断追加以及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购买倾向度的提升,中国和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和保有量将持续快速上升。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也会创造出与传统燃油车价值链不同的生态系统,相关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专用部件、充电和周边服务以及其他大数据应用。同时,这也为新兴汽车科技企业带来了全新商机。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