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乘用车“用户年龄”洞察报告
报告前言
过去十年,随着人口庞大的二十多岁购车用户的大量增加,“年轻化”几乎是所有主流车企的核心战略,但未来十年,随着之前二十多年用户纷纷过三十岁,以及人口数量同样庞大的四十多岁购车用户纷纷过五十岁,广大车企思考重心得加速转向“消费升级”、“高龄化”等新购车需求。
2003-2017年中国46岁及以上“高龄人口”数量占比由30.68%飙升至40.21%,25岁及以下“年轻人口”由35.04%下滑至28.36%,“高龄人口”与“年轻人口”占比一路此消彼长,且前者强势反超后者。该趋势直接作用于车市,“高龄购车用户” 同样强势反超“年轻购车用户”。2013-2018年25岁及以下“年轻用户”购车占比由15.61%下滑至8.70%,46岁及以上“高龄用户”购车占比由14.69%上升至21.23%。
除人口高龄化,高房价、低结婚率、低生育率等也推动着中国车市的高龄化。
高龄化是车企的挑战,也是机遇。本报告为简报,并未深入具体品牌,感兴趣的车企可与易车研究院深入交流、共同研究。
报告内容节选
整体特征
2013-2018年中国乘用车用户年龄“持续上移”,2016-2018年尤其明显,“高龄用户”强势反超“年轻用户”
2013-2018年25岁及以下“年轻用户”购车占比由15.61%下滑至8.70%,46岁及以上“高龄用户”购车占比由14.69%上升至21.23% “高龄用户” 不仅强势反超“年轻用户”,且2016-2018年两者此消彼长更显著。25岁及以下“年轻用户”占比大幅下滑,对吸引“年轻用户”为主的中国品牌、低端合资车等提出严峻挑战。46岁及以上“高龄用户”占比快速提升,给豪华品牌、高品质车型等创造更好发展机会。
2018年中国乘用车年龄越大消费越坚挺,“高龄用户”抗寒能力明显强于“年轻用户”
2018年中国乘用车出现近一二十年来的第一次下滑,终端零售降幅高达7.75%,且越年轻下滑幅度越大。其中25岁及以下、26-30岁下滑高达21.93%、16.81%。46岁及以上“高龄用户”表现坚挺,增长0.75%,不惧严寒、独领风骚。随着“高龄用户”快速成为车市新增长点,对当下以“年轻用户” 为核心的多数车企的产品定位、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网点建设、售后服务等多数既定规划都会提出严峻挑战。
2018年中国乘用车“大叔大爷”市场份额一枝独秀,“大姐大妈”份额持续提升
2013-2018年男女25岁及以下“年轻用户”的市场份额下滑明显,2016-2018年在男女组清一色垫底。2018年男女26-30岁也出现下滑走势。以“大叔大爷”为主的46岁及以上男性独领风骚,份额超16%。女性年龄整体低于男性,但重心也“持续上移”,31-35岁逐步提升,并在2018年超越26-30岁,46岁及以上提升显著。“大叔大爷”、“大姐大妈”已成左右车企销量与份额的最核心因素。
原因分析
2003-2018年汽车快速普及,购车年龄与宏观人口越发密切
2003-2018年中国民用汽车千人拥有量由18.44辆飙升至165.7辆,私人汽车千人拥有量由9.43辆飙升至148.56辆,虽然远不如日本、美国、欧洲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水平,后几者的千人拥有量纷纷过600辆,但中国汽车完成了初步普及。2018年民用汽车的户均拥有量超过50%,达51.37%,私人汽车达46.05%,大体实现两个家庭拥有一辆汽车。快速普及使得购车年龄变化与宏观人口变化越发密切。
2003-2017年“高龄人口”助推车市消费年龄“持续上移”
2003-2017年46岁及以上“高龄人口”数量占比由30.68%飙升至40.21%,25岁及以下“年轻人口”由35.04%下滑至28.36%,“高龄人口”与“年轻人口”占比一路此消彼长,且前者强势反超后者。再加2018年中国基本实现两个家庭拥有一辆汽车,意味着“高龄人口”与“年轻人口”的此消彼长走势,会更直接作用于车市,助推车市46岁及以上“高龄用户”购车占比,强势反超25岁及以下“年轻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