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燃油汽车退出进度研究与环境效益评估
本研究是在2019 年《中国传统燃油汽车退出时间表研究》(简称“时间表”)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部分城市传统燃油汽车退出案例,对全国传统燃油汽车退出时间表在分地区、分车类、分时段的分配上进行进一步优化调整和纠偏,针对性制定各层级各车类传统燃油汽车的退出进度,并提出“十四五”期间和中长期的退出方案建议。同时,对传统燃油汽车退出的减排减碳效益进行综合评估。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 由于目前除公交、出租、网约与分时租赁外,其他领域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较低,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将传统燃油汽车退出车类中的 CV1 和 CV2 两个车类分别进一步细化成四个和三个小类。
- 在 2019 年时间表研究中,依据 10 个核心指标将全国划分为 I-IV 个层级。通过国家政策梳理和案例城市分析,认为部分大气治理重点区域和新能源汽车发展较领先省市(包括贵州、陕西两个省份和贵阳、厦门、福州、南昌、宁波、苏州、武汉、柳州八个城市)在 2019 版时间表中所处层级相对靠后 , 而这些区域对传统燃油汽车退出的意愿和动力较强 , 因此将其所在的层级均向前调整一级。
- 结合层级和车类调整,并基于各区域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更新了全国传统燃油汽车退出时间表,具体如下。其中,2030 年之前的退出进度参考国家相关规划文件, 2031 年之后的退出进度依据各层级新能源汽车发展预判进行设定。
- 基于更新时间表,第一、二层级公共领域车类将在 2025 年底之前完成传统燃油汽车的退出,研究中对这些车类分别制定了各层级“十四五”时期各年度的传统燃油汽车退出进度规划。全国层面全领域传统燃油汽车的退出时间不晚于 2050 年。
- 传统燃油汽车退出的环境效益非常显著,在更新时间表下,各层级汽车石油消费量达峰时间不晚于 2023 年,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达峰时间不晚于 2025 年,至 2050年各类尾气污染物减排量过亿吨。
基于中国国情,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传统燃油汽车退出后的最主要替代选择。虽然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快速发展期,但相关产品仍有待提升,产业亟待完善。基于研究成果,对传统燃油汽车退出过程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 (1) 一、二层级传统燃油汽车退出需发挥先行示范带头作用,尤其在公共领域,三、四层级则应稳步推进,除公交、出租外,建议其他领域传统燃油汽车的退出要反复权衡经济压力、实施难度、新能源汽车技术与成本,设定贴合政府和运营主体承受能力的退出计划,并可通过设立示范试点,由点及面稳步推进。
- (2) 对有条件的区域,建议根据当地的新能源汽车发展需求及经济发展形势,考虑是否加快推进传统燃油汽车退出进度。同时,基于更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保障机制并出台措施细则。
- (3) 评估退出方案对传统燃油汽车产业及上下游产业链的影响并提前引导,包括妥善出台重组并购、财务支撑、就业安排及破产保护等措施。
- (4) 中长期内,新能源汽车推广和应用面临较大压力,需政府在宏观政策设计、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与产品,以及新能源汽车使用与后服务四个层面分阶段出台相应保障措施。
基于上述传统燃油汽车退出时间表及各车类退出进度,各区域可详细设计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传统燃油汽车退出规划,并在不同时期选择适宜当地的替代车型。虽然加快传统燃油汽车退出能带来显著的环境效益,但我们认为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相对滞后的第三、四层级区域,应当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接受度,由点及面逐步实行传统燃油汽车的退出,实现传统燃油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之间的平稳过渡。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