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中国绿色资本市场绿皮书

2022年度中国绿色资本市场绿皮书插图

2023年4月11日,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北京绿金院”)与中国建设银行在苏州联合发布了由双方共同撰写的《中国绿色资本市场绿皮书(2022年度)》(以下简称“《绿皮书》”)。

《绿皮书》摘要

面对新冠疫情和极端天气等事件的冲击,人们越发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此项承诺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的里程碑式的事件,开启了中国以碳中和为目标,从能源、经济、科技等领域全面向低碳转型的新时代。

本文梳理了近年来资本市场主要绿色金融产品及其发展情况,主要包括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股权投资、私募股权(PE)和风险投资(VC)以及ESG投资等内容。此外,考虑到绿色保险对于推动发展绿色金融及相关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比如降低绿色建筑可能面临的洗绿风险、降低可再生能源和绿色农业相关气候风险,以及保险资金在绿色资本市场的运作等方面,本文也将绿色保险纳入讨论范围。基于以上经验,本文总结了我国发展绿色金融的主要框架,识别了进一步发展的挑战和发展障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本文用大量的数据和案例梳理了我国绿色资本市场的发展情况,并希望为相关投资者、金融机构、企业、政府部门以及地方金融创新改革试验区提供借鉴。此外,我们也希望其他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一带一路”地区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能够从中国绿色金融的诸多实践和发展经验中有所借鉴,促进经验的总结,为更广泛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双碳目标的激励下,我国步入了绿色发展的快车道。近年来,中国探索形成了以政策标准体系、环境信息披露框架、激励约束机制、产品和服务体系、国际合作为支柱的绿色金融框架,并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绿色金融市场之一,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和其他绿色金融产品,为支持我国实现绿色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重要基础与保障。

关于《绿皮书》

《绿皮书》指出,近年来,在中央和地方支持政策的指导下,在市场主体多方的努力下,中国绿色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绿色金融市场之一。2022年末,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已经达到22.03万亿元,同比增长38.5%,绿色债券全年发行规模超过8,690亿元,同比增长50.3%。与此同时,股权市场投资者更加积极地参与绿色科技领域投资,绿色科技PE/VC投资金额占比超过了10%,一级市场平均投资金额高于市场平均值88%。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以绿色、可持续、ESG等为主题的公私募基金共计1,178只,规模达8821亿元,较2020年底规模增长34%。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国积极通过G20等平台开展绿色金融领域国际合作,与欧盟联合发布《共同分类目录》,不断提升在该领域的话语权和领导力。

此次《绿皮书》的发布受到来自国际组织、政府机构、投资和研究机构等业界人士广泛关注。专家指出《绿皮书》既从宏观视角全面回顾中国绿色资本市场趋势,也从微观角度通过大量翔实的数据展示市场进展和最新成果,丰富的创新案例为绿色投融资主体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参考经验。同时报告对各类产品的创新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和建议,便于读者进一步了解与把握中国绿色资本市场发展机遇,也为其他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建设绿色资本市场提供了重要借鉴。

资源下载地址

该资源需登录后下载

去登录
温馨提示:本资源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学习使用。若该资源侵犯了您的权益,请 联系我们 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