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之巅,制胜未来:金融行业数据中台五大关键成功要素
谈话要点
数据中台建设是一个系统化工程:数据治理重在执行,数据资产化事半功倍。
将数据转换为生产力:开放服务,建立生态,资产服务化数据变现。
践行数据驱动业务:平台化运营适者生存,数据业务化与众不同。
知易行难
1996 年,当 Bill Gates 说出“Banking Is Essential,Bank Is Not”(银行业务是必需的而银行不是)时,银行家们不会料到,仅仅过了 16 年,金融科技的大潮开始拍击金融业的基石,这句话一语成谶。
新的技术 A(AI)B(Blockchain)C(Cloud)D(Big Data) 被每一个银行家津津乐道。不管是否理解,在不得不拥抱新技术时,银行家们心里是恐慌的,包括对未来的恐慌。哪怕银行家们拥抱了新技术,他们还是忽视了 EFGHI……E 既是体验(Experience)也是生态(Echo System),F 是(Frame)重构,G 是 (Go)试错,H 是(Hypothesis)大胆假设,而 I 是(IOT)万物互联,IOT 代表着所有技术和业务模式的最终趋势。
如果说,ABCDI 是风口,EFGH 是风向,那么风眼只有一个,那就是数据。在数据爆炸时代,全球如今每天创建 491EB 字节的数据。1 然而,在利用数据方面,一个企业所产生的数据中大约有 55% 没有得到使用。2 过去十年中,《财富》 1000 强公司中有四分之三已经被替换,领先的 79.4% 的高管担心被数据驱动的初创公司所颠覆,只有 7.3% 的企业对其充未来数据策略满信心。
为了快速响应市场新一代客户需求,在前台,金融机构发展了新渠道来提高客户体验;在后台,增强了新核心来优化业务流程;而在中台领域,金融机构希望通过数据中台来实现数据资产化智能管理与共享,从而满足业务灵活性需求。
那么,什么是数据中台?数据中台的概念脱胎于中国互联网市场,最早由阿里巴巴提出。最初基于当时流行的SOA架构理念,将零售核心业务划分为多个应用组件,其中枢系统构成业务中台。随着阿里跨界多个混合业态的开展,在复杂的业态中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并产生洞察成为新难题。于是,与业务中台相对应的数据中台理念随之兴起。
包括银行业在内,业界对数据中台的认知尚未统一,存在多种不同观点:一部分观点侧重于业务视角,定义为云上数据中台业务模式;其他观点则认为,数据中台是聚合和治理跨域数据,将数据抽象封装成服务,提供给前台以业务价值的逻辑概念,或数据中台是数据服务(DataService)工厂;也有观点认为企业中台是数字化平台战略的中枢系统,用以协调前台的快变与后台的稳定。
我们认为,数据是金融机构的战略资源;只有得到有效地运用,数据才能转化为资产;而实现这种转化的关键就是数据中台。金融行业的数据中台是以数据为中心,智能化、全链路地开展管理、应用和服务的平台化体系。数据中台使得金融机构的产品、客户、渠道、流程、风险不再割裂。它以数据为生产要素,建立了新型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企业为什么需要数据中台呢?结合银行业IT系统现状及数据应用中的问题,数据中台建设的特殊使命主要在于解决以下四类核心问题:
- 1)数据信任:因为数据质量不齐、获取难度大,数据消费者包括经营决策者对数据失去信心;
- 2)需求响应:开发周期长、效率低、服务响应慢、计算资源紧张、数据时效性不强;
- 3)协作效率:架构平台化、组织模式去中心化的趋势下,数据复用与协作越发重要;
- 4)创新乏力:全局规划、确保共识,统筹数据积累,才能更好地开展创新。
知易行难,火爆的数据中台虽是行业共识,但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数据中台?先看一些典型挑战:
- “盲人摸大象”:有多少数据理不明白,投入产出比说不清。往往只顾低头走路,却忘了抬头看路。如何实现“数以治用”?数据资产如何盘点和管理?如何衡量数据资产的价值?数据资产如何变现?
- “大炮打蚊子”:业务一线要的是“雪中送炭”型的数据服务,但数据分析团队却往往陷入“闭门造车”,难以成为一线的合作伙伴。结果是,大炮造好了,却只能用来打蚊子。数据如何真正赋能业务?数据资产如何沉淀和复用?
- “小马拉大车”:敏态业务往往采取临时开发的做法,缺乏全局性考虑,难以响应数据服务的千变万化,就像小马拉大车,根本拉不动。如何真正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对数据进行管理?如何实现平台化运营?
以典型股份银行为例,数据全日采集的系统就超过二十个,总表数超过两万,总字段数超过五十万,如何找到和用好这些数据资产?确实是一个难题。用高薪打造的数据团队,却有 50-80% 的时间花在寻找多个来源的数据。单单是数据治理工具、资产管理应用或 AI 平台已经力不从心。
数据中台建设,本质上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就像有些银行虽然已经构建了“一湖两库”( 大数据湖、数据仓库和集团信息库 ),但还在继续借助外脑不断完善大数据服务云数据资产管理,并力争成为真正的数据驱动型企业。
基于多年实践经验和本地化项目积累,我们总结了金融机构建设好数据中台的五大关键成功要素,分析了行动领域中的重点、难点、典型场景、参考案例和能力建议,以及相关的监管规定和行业标准。我们将这五大要素归纳为四个现代化(治理标准化、数据资产化、资产服务化、数据业务化)加一个平台化(运营平台化),简称为“4+1”:
- 1) 治理标准化:数据为王,治理先行,数据管控刻不容缓,贯标执行,行稳致远;
- 2) 数据资产化:盘点数据,分条析理,数据资产化事半功倍,让数据资产成为企业的第四张“报表”;
- 3) 资产服务化:开放服务,构建生态,资产服务化让数据高效变现,敏捷精准、快速制导;
- 4) 数据业务化:沉淀智库、积微致著,数据化业务与众不同,高屋建瓴,反哺业务,驱动创新;
- 5) 运营平台化:平台经济,统一运营,随需应变,平台化运营适者生存,衔接前后台,开放新新业态。
最后我们还提出了金融行业数据中台行动指南,把宏观战略咨询规划与微观落地具体执行相结合,将有助于把数据中台转型的愿景快速变为现实。通过业务协作以及平台化运营,实现数据产品化的开放服务,推动数据中台快速变现,打通数据大动脉,疏通服务微循环。从而更有效地面对金融科技创新和监管合规持续强化带来的冲击,并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敏捷性和灵活性以及运营效益和资本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