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7中国经济发展展望:重振增长
2022年12月28日,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召开了主题为“2023-2027:机遇与挑战”的第44届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会上,ACCEPT研究院的厉克奥博、郭美新、吴舒钰和陆琳发布了题为《重振增长:2023-2027年中国经济发展展望》的宏观经济报告。
报告观点
报告认为,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的增速极为重要。为了实现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假设2022年人均GDP不变价增速为3%,需2023年至2035年年均复合增速达到4.61%。目前来看,这一目标的实现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即便不考虑疫情冲击,中国经济从2010年至2019年已然呈现出了一个GDP增速单调下降的趋势,年均下降0.33个百分点,如果照此下滑速度,从2023年开始,只需2年时间就会低于4.61%。
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必须逆转长期以来经济增速单调下降的趋势,否则2035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就无法实现。
针对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报告指出了中国经济目前存在的八大难题:
- 房地产市场短期风险和长期拐点交织;
- 地方政府债务无法持续,严重拖累地方经济活力;
- 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不足;
- 消费增速持续下滑;
- 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不足;
- 人口总量下降和人口老龄化;
- 青年失业率持续走高;
- 外需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下降。
报告同时指出,虽然当前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但是也不必过度悲观,因为大多数困难是短期的,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存在七大潜力增长点:
- 未来人口经济地理加速优化将释放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 高储蓄率是应对调整和重振增长的基础;
- 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是支撑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基础;
- 巨大的科技创新潜力;
- 中国的大市场孕育了一批世界领先的数字经济企业;
- 国际经济的应对能力和塑造能力上升;
- 统一大市场将进一步释放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潜力。
为了充分释放中国经济中蕴含的长期增长的潜力,报告提出了涉及十二个方面的一揽子重振增长的计划,以此来帮助中国经济度过短期的困难:
- 强启消费增长,打破经济增速下降和消费增速下降的恶性循环;
- 稳定房地产,构建房地产推动经济增长新机制;
- 积极稳妥解决地方债问题;
- 恢复民营经济活力;
- 重振数字经济创新活力;
- 重视人力资源总量即健康受教育人口储备;
- 扩大就业、降低失业;
- 推出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
- 保障供应链安全,引领新型全球化;
- 打造产业绿色化、低碳化增长点;
- 以提升营商环境推动经济增长;
- 修好政府与市场经济学,激励政府培育、服务、监管市场经济的发展,让政府与市场同向发力,加快形成统一大市场,提升经济活力。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