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爱分析国央企数字化实践报告
当前,国有企业普遍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十四五”的重点战略规划,数字化能力也成为衡量国企改革成效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在经济新常态下,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修课”。
近日,爱分析正式发布《2022爱分析·国央企数字化实践报告:引领示范,数字化转型强化国央企发展动能》。报告选取了“云平台、数据中台、区块链、智慧能源、智慧金融、智慧建筑、数字融媒体7个市场的最佳实践案例,通过深度调研详细解读国央企在不同应用场景中数字化转型中的需求痛点、解决方案、经验效果、行业借鉴意义。
报告摘要
政策需要、战略需要、现实需要成为国央企数字化转型的3大核心推动力
政策需要: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十四五”时期重要工作之一,因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央企则拥有更撰使命特征,更是在数字化市场务催生出一批具有国央企特色化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的技术能力与产品多具备异业迁移和能力整合的特点,例如数字化监督、数字融媒体等。
战略需要:根据政策导向,国有企业在制定自身战略发展规划中,会强化基于政策需要的实际建设需求,在数字化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实际的实施效果,而且要兼顾国产替去、自主可控、“双碳”等目标。
现实需要:在数字经济时去的背景下,新一去信息技术革新带来的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升级成为深刻改变和影响社会封展驱动因素。国有企业基于自身业务封展的实际情况,也面临着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降本增效的现实需要,而数字驱动发掘新的增长动能已成为社会共识。
不同行业国央企数字化成熟度差异大,信息化程度影响数字化转型方向
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国央企:在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如能源、金融行业具体有信息化程度高、数据基础较为完备等特征,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往往已经开展十年以上,相较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而言技术架构相对落后,国产化率极低。此类国央企往往通过成立数字化子公司,在核心业务数字化创新中加大自研投入。随着有能力、懂技术的内部数字化团队割断壮大,国央企可以通过寻找单点技术领先的解决方案,实现集团整体的数字化转型发展。
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国央企:在离散制造业、军工等行业务,由于行业特征以及规模所限,在上一轮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整体设计与资金投入,信息化建设相对较弱、数据完备程度与数据质量较差。此类中小型国央企导而可以通过此轮数字化建设,跳过单点功能实现的阶段,直接通过集团级、集成式平台建设模成数字化转型升级。
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前沿技术领域多措并举
当前国央企的数字化转型不仅重视敏捷高效可复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如上云、建设数据中台等,而且部分国央企已经使用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数据互信、数据安全、交易透明方面从行业单一交易场景向供需资源匹配、数据开放共享、信息存证等多种场景演化,以较低成本实现全链路信息透明可追溯,为企业进一步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国央企数字化已经从业务问题单点驱动到全局数据资产价值创造的新阶段
部分信息化建设领先的国央企因数据基础完备,已经具备从单点业务问题的升级到通过全局数据资产落地更多创新应用能力,进入真正以数据驱动的新阶段。
本次报告,爱分析选取“云平台”“数据务台”“区块链”“智慧能源”“智慧金融”“智慧建筑”“数字融媒体”7个市场的最佳实践案例,通过深度调研详细解读国央企在不同应用场景中数字化转型中的需求痛点、解决方案、经验效果、行业借鉴意义。
具体包括:
- 案例1:某农信社通过建设云平台提升服务效率、实现信创落地。
- 案例2:统一数据管理分析通道–浙江电信打造一栈式数据中台与BI解决方案。
- 案例3:中国国新建立全领域、全级次、全时期一站式数据中台,实现数据价值应用。
- 案例4:中汽协会打造行业级区块链平台,汽车数据共享、监管双落地。
- 案例5:某大型能源集团以湖仓一体数据底座强韧数据能力。
- 案例6:某石油石化企业率先建成智慧加油加气站零售管理平台,多维度激活新业务增长点。
- 案例7:某国有银行以数字化重塑普惠金融业务能力。
- 案例8:某国有建筑企业借助低代码平台提升数字化集成管理水平。
- 案例9:中航工业打造数字化融媒体务心,实现媒体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