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女性婚恋观白皮书
结婚的意义是什么;婚姻的式微,是否代表爱情的消亡?现当代女性,到底对婚恋抱着怎样的态度?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现代女性对爱情与婚姻的真实看法,壹心理联合单身青年自救平台、调研工厂共同发起《2021中国女性婚恋观白皮书》。
爱情,对现代女性到底意味着什么?她们向往的伴侣,有着怎样的画像?婚姻真的是爱情的坟墓吗? 一起来看看本次的调查结果。
谈恋爱不如搞钱?当代女性不需要爱情了吗?
本次调研中,母胎单身女性占未婚女性的21.64%。对于她们来说,恋爱“阻力”多种多样,排前4位的是:
- 独立空间:一个人更自由,无拘无束(72%)
- 个人追求:谈恋爱浪费时间,有更重要的追求(84%)
- 社交难题:身处环境缺少机会接触异性(39%)、本身害怕与人交往(30.17%)
- 恋爱标准:自己眼光高,很多看不上(93%)
什么样的人,才是理想的“灵魂伴侣”?
相比起以前“有情饮水饱”的旧观念,现代女性对爱情、对另一半的想象,似乎更加务实了。 “务实”,很容易被误解为“功利”,好像爱情变成了获取“面包”的保证。然而此次调查大数据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 在“择偶标准”的排序选项中,“经济条件”甚至进不了前三,只排在第四。而排名前三的特质,仍聚焦关注对方的个人品性与能力,它们是:人品、性格、工作能力和未来潜力。
此外,年龄、文化程度和情感状态对于择偶标准的影响也显而易见。 硕士及以上学历、36岁以上的女性,更看重对方学历上的优势以及相对能够伴随而生的经济实力。 而对于正在热恋中或25岁以下的女性,她们更看重感觉。
既然对爱情仍有憧憬,为什么结婚率逐年下降、离婚率一直上升?
婚姻≠爱情的坟墓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不同情感状态的女性,都面临着不同的压力。爱情,或许不是因为走进婚姻才被埋葬,而是消亡于生活当中无形的压力。 单身群体被催找对象,恋爱群体被催婚,已婚群体被催生……似乎不论你在哪个阶段,都被无处不在的焦虑所包围。
这样的社会情况下,女性该何去何从,如何选择? 从已婚人群内部压力值的数据结果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那些当初扛不住社会对“剩女”的意见、不得不选择一个对象结婚的人,听从父母之言的人,以及奉子成婚的人,反映出更大的压力。 而那些坚持自己的决定、追寻心中所爱的女性,与因爱而婚的女性一样,均感受到了相对较少的压力。 所以结婚,还是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以不顺从、不委屈自己的态度应对情感生活。
近年来,各种各样的新闻让年轻女性的“恐婚”情绪愈演愈烈,婚姻真的这么可怕吗? 从调查数据来看,结果可能出乎大家的意料。相比单身与恋爱中的人群,已婚人群生活满意度、充实感,都明显更高,对自己和婚姻的评价也更加积极、自信和满足。
有研究表明,拥有另一半,能够从对方那里得到理解和支持、尊重与关心,虽然不一定在客观上有更多的物质支持,但在女性主观上能感受到的幸福却会明显增加。所以,在自己需要的时候有一个肩膀能依靠,就足够了。
写在最后
这是一个女性崛起的时代。
她们开始挣脱“妻子”“母亲”“贤内助”这些依附于男性的标签,以追求独立、自我,来获得身份认同。
爱情在她们眼中,开始为个人成长让步;随着地位与眼界的提升,她们对爱情也有了更多思考…… 除了以上正文提到的内容,本次调查研究报告还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现代女性面对意中人,会选择如何追爱?为什么有些人谈了恋爱,却不想结婚,结了婚,却不想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