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两会”9大信号:有底线有余地
日前,国盛证券发布了《2021“两会”9大信号:有底线有余地》。
事件
3月5日,《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炉(简称《报告》),包括今年工作计划和“十四五”目标等内容。
核心结论
总体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26政治局会议等一系列会议的主要基调,既立足当下又着眼未来,政策基调稳字当头、不急转弯,经济目标有底线也有余地,货币和财政收缩没那么紧,今年重点任务有调整、也有不少新提法。
1、政策总目标新增“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凸显了“稳”的必要性,稳就业位居第一大任务。
2、对内外部不确定性依旧担心,但稳增长仍是硬要求,“6%以上”既有底线又有很大余地;此外,通胀目标下调。
3、政策总基调延续稳字当头、不急转弯,新增“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我们继续提示,今年政策收紧和退出仍是必选项,但节奏和力度会比较温和。
4、继续强调防风险、稳杠杆,今年仍是“监管大年”、但有所弱化;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由“抓实化解”变为“稳妥化解”,预示地方债化解的力度可能会有所温和;有点意外的是,房地产调控没提“因城施策”、也没提“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5、今年工作重点有所调整,继续强调科技创新、产业链提升、扩内需,制度改革、碳中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提升;没有再提“需求侧管理/改革”;5.3万个“旧改”目标超预期。
6、财政和货币的收缩没那么紧:财政赤字(3.2%)和专项债规模(3.65万亿)仍高、减税降费有新招;货币趋于收缩,但更注重结构性支持、普惠降准可期。
7、明确了“十四五”9大任务和14项具体指标:2022-2025每年大概率还会定GDP目标,研发经费投入目标大幅提升,完整的产业政策规划则需等闭幕后公布的“十四五”纲要全文。
8、其他值得关注的提法: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各级政府坚持过紧日子;各类市场主体都是国家现代化的建设者,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切实减轻科研人员不合理负担,使他们能够沉下心来致力科学探索,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取消对二手车交易不合理限制;支持社会力量办园;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等等。
9、“两会”对大类资产的影响规律:2011-2020年的市场规律显示,“两会”开幕后一周以及召开期间,股市表现往往不太好;“两会”闭幕后一个月,上证综指上涨概率达到70%;两会召开期间,债市表现往往较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概率达70%。
后附
10张表详细对比2021年目标、改革政策、产业政策与历年的不同,以及“十四五”和“十三五”目标对比;等等。
风险提示
疫情、政策力度或外部环境的变化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