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金融理财培训行业报告
职业教育相关定义
职业教育定义:指对受教育者实施可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必须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培训按“是否颁发毕业证书、结业证书、肄业证书等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为标准,可分为学历类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学历类职业教育:指根据国家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录取的学生,按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学生完成学业后,由学校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学历类职业教育主要分为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教育。
非学历职业教育:指各种培训、进修完成学业后,由培训部门颁发相应结业证书,可分为职业考试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企业管理培训。其中,职业考试培训是以考取证书、获得相应职业岗位招录资格为目的;职业技能培训是为了获取专业技能,更加注重实操能力;企业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整体运营效率,可分为企业管培和企业内训。
金融培训
作为职业培训的子类,金融培训对于金融行业的价值:金融业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行业,它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其中各类银行业占有主导地位。金融业是资金密集型、智力密集型行业,也是高风险行业,人的因素在金融运行状况、金融经营绩效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就金融业而言,人才资源不仅是第一资源,而且是关键资源。这也决定金融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在金融机构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
作为职业培训的子类,金融培训对于企业和个人的价值:对企业来说,培训在经营管理和员工发展中的作用十分显著,企业会设置培训部门、企业大学或和高校合作开展。除传统银行业以信贷业务等为主的业务员培训和管理干部的培训之外,又增加了能够胜任投行、金融衍生品、财富管理、风险管理等各项新兴业务的从业者培训。企业金融培训向创新式、挖潜式转变。对个人来说,培训是个人增值需要的主动选择,对求职者竞争力和在职者工作能力、升职可能性也有极大的提升作用。个人通常会选择付费型专业培训机构报班上课,以金融考证、金融招聘考试的学习为主。
机构法人属性维度
机构法人属性维度划分 ,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第三方专业培训机构、高校下属培训机构和金融机构培训部门。
业务类型维度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金融培训行业仍然处于快速成长期。行业特点、行业竞争情况及用户特点都已较明朗,培训产品种类增加,竞争者数量增多,盈利水平提升,同时行业的进入壁垒提高。未来,差异化定制服务、线上线下融合、价格优势的竞争会成为金融培训的主要战场。
金融从业人数突破 800 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金融从业人数一直在稳定增加,十年来平均每年增加 30 万人,有两次大幅增长分别在 2009-2010 年和 2018-2019 年。截至 2019 年,我国金融行业从业人数已突破 800 万人。银行是金融行业的一大巨头,至今依然占比近一半。而保险业从 2010 年起迅速扩张,从业人数至今已与银行人数不相上下。证券与其他金融业的人数虽也增加,但增长较缓慢。
数百万年轻人愿意在金融行业打拼的原因之一就是金融行业的高收入,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金融行业平均年薪达到 11.48 万元,是所有行业中最高的。而上市金融公司高管的薪资更是难以企及,也是金融人追求的方向。因此广大金融人自我增值需求和培训市场很大。
金融培训行业的覆盖人群规模大,服务及服务用户占比高,市场规模庞大,除从业者、在校学生和期望转行进入的人群外,普通个人理财用户也需要学习基础金融知识。
理财用户规模
2015 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而随着人口数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上升,理财需求增加,人们需要通过其他的投资方式来保证资产的增值保值。从建行私人财富报告来看,2008-2018 这十年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增长了 4-5 倍,但居民储蓄在可投资资产规模中的占比不断下降,可见民众已逐渐改变了过去把钱全部存在银行的理念,形成了理财意识。风险较低的银行理财产品是增长比例最高的,其次是信托资产,风险较高的股票也有所增长,能看出居民风险偏好上升。由于房地产投资热的冷却和可选投资产品种类的多样化,理财市场拥有相当大的潜在客户人群。为了保证个人投资者拥有正确理财观和投资逻辑,理财培训必不可少。让个人投资者学懂基本金融理财知识,是防骗、应对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
金融体制的发展对金融培训需求影响重大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呼唤着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大量从业者急需专业知识培训,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创立了自己的培训部门,或把培训从边缘部门调整为中心部门之一。入世后,中国加快全球金融体系的进程,以及次贷危机后认识到世界金融市场的险象环生,迫切需要能征善战的高水平金融人才,金融培训要求高端化,第三方专业培训机构成为主流,外资金融培训机构也鱼贯而入并和高校开展合作,各类“金字证书”层出不穷,金融考证开始受热捧。而如今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的兴起,复合型人才需求飙升。
金融培训厂商类型划分
关于个人理财培训机构的说明:在通常的金融培训厂商分类中,我们不将个人理财培训机构考虑在内。考虑到近年来随着民众的理财意识不断提高,相关类型的培训机构也是层出不穷。面对这个在近年及可预见的未来几年内热度将持续提高的 2C 细分市场,且该类厂商在实际业务中,也越来越多地呈现将其他传统金融培训业务合并拓展的趋势,我们在此报告中将其纳入金融培训厂商类型。
从现金流向角度,测算典型金融市场规模
从现金流向维度看,考证培训市场、金融实务培训市场及机构内部培训市场,这三大细分市场构成了典型金融培训主要细分市场。
金融考证培训市场规模在十亿级别
金融考证培训市场规模测算逻辑:国内外各金融证书考试报名人数如下表,其中,客单价的统计是根据行业内代表性公司的平均客单价计算的。国内证书培训考试如银行、证券、基金、期货、保险从业资格考试培训的平均客单价是 1000 元,初级/中级经济师培训的平均客单价是 12000 元,精算师培训的平均客单价为 12000;国外证书培训考试如 CFA、FRM 培训的平均客单价为 12000、12000、10000 元,剩下的小众证书(CAIA/CQF/CWM等)平均客单价为 12000 元。按照下表的参培率来计算,我们测算 2019 年金融考证培训市场空间为 8.94 亿元。综合考虑各类金融证书考试品类,整体报名人数复合增长率(CAGR)约为 20%,参培率不变,客单价不变,预计 2020 年、2021 年、2022 年的市场规模分别为 10.73 亿元、12.87 亿元 及15.45 亿元。
金融机构培训市场规模
中国金融机构数量众多且相对重视企业员工培训。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2019 年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 4.47 万期,培训员工 524万 人次,人均受训 10.43 天。
通过对 51 家上市股份制银行的财报拆解和实地调研,多鲸研究院测算得到金融机构培训市场规模如下:
个人金融实务培训市场规模
个人金融实务培训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且增长相对较慢。
根据《培训》杂志联合安迪曼咨询发布的报告,中国企业将培训费中的 29.2% 用于外部课程采购。对于专注于金融实务培训的厂商而言,切金融机构的外包培训费,是做大做强可参考的路径。
只切第三方个人金融实务培训的厂商难以存活,必须承接机构内部外包实务培训及考证类培训才有做大做强的空间。
上游:金融内容及技术提供商
平台服务商:相对高效的传播载体和获客渠道。为金融培训机构提供重要的推广和 IP 打造平台。
面向企业:帮助企业构建数字化企业大学的教育科技企业。
专业出版社:金融培训内容出版商。
线上平台:金融培训线上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中游:各类金融培训企业
金融实务培训:给金融从业人员提供日常工作技能提升的机构或者平台。
个人理财培训:给个人提供专业理财培训的平台。
金融应试培训:给金融从业人员提供获取资质认证培训的机构或者平台。
下游:机构用户和个人
B 端用户:银行、保险、互联网金融公司等需要金融培训的企业,各大财经类院校。
C 端用户:在读学生、求职人员、职场人士和个人理财用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