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的首个“双十一”:中国零售商和品牌商的年度关键之战
贝恩最新研究表明,40%受访消费者计划在今年“双十一”购物节增加消费支出,低线城市线上购物者渗透率在2020年第一季度达到54%左右,比2019年上半年高出9%。
即将到来的“双十一”购物节是一年一度的中国消费盛宴,过去5年,每年“双十一”购物节24小时销售额都能取得35%的同比增长,2019年的销售额更是达到了4100亿元,是亚马逊一个月销售额的两倍之多。
然而,新冠疫情影响下,2020年及未来的“双十一”购物节的零售增长预期不再那么明朗。伴随疫情席卷全球,世界上其他国家希望能向中国学习如何从疫情冲击中快速恢复,但是中国市场自身也面临着困境,例如当前国内实体店客流量仅有去年的80%左右。
“双十一”购物节自诞生之日起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最初,“双十一”的重点是通过促销活动提高一线和二线城市消费者的线上渗透率,之后“双十一”的战略意图转变为通过推动消费升级,让消费者购买价格更高的产品,实现高端化。去年的“双十一”购物节则揭开了新篇章:两极化。这一阶段中,零售商面临更大的压力,一边押宝低线城市活动渗透率,一边鼓励高线城市消费者增加消费额。
贝恩公司最新报告《新冠疫情对“双十一”影响几何?》针对中国消费者展开了调查,覆盖高线和低线两大城市层级,有40%受访消费者表示,计划增加今年“双十一”的消费支出。此外,中国低线城市正取得显著增长。根据研究,低线城市不仅贡献了大多数日活用户总数(DAU)增长,而且线上购物者占网民总数的百分比(即渗透率)在2020年第一季度达到了54%左右,比2019年上半年高出9%。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