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消费“新”格局研究报告
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和压舱石。中央及地方政府对全面促进消费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国内消费市场升级的高级形态,也是对接全球消费市场、吸引全球消费者的枢纽和平台。2021年7月19日,国务院批准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五个城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深圳、武汉、长沙、西安、杭州、南京等十几个城市也相继发布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方案,争创第二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促进产品、服务、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多元消费要素的供需对接、自由流通与创新融合,优化消费资源的全球配置,从而激发中国经济增长的潜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对于中国加快构建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中国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以及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兴业。同时,中国的企业也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充分利用国内的支持性政策、人口红利,以及供应链稳定性与效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提高、低端劳动力成本上涨,以及笃行绿色低碳发展,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制造业企业纷纷加快转型升级,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而服务业企业则加快向专业化、高品质、多样化、数字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受新冠疫情和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的影响,全球经济面临通胀高企和增长疲软的风险。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中国中央及各地方政府将扩大内需放在2023年经济工作的首位。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以及政策措施的支持,中国居民消费意愿增强,消费支出逐步恢复。2023年3月份,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7,855亿元,同比增长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