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埋点是什么?一文带你读懂埋点的意义

数据埋点是开启数据分析的第一步。但埋点过程本身,涉及产品、运营、技术等多环节多职能。即使在互联网公司,很多运营人对埋点也是一头雾水,对埋点规划、埋点与数据分析的关系、典型场景埋点方案,都是在摸索中前行。

一、什么是数据埋点?

数据埋点是一种常用的数据采集方法,方便产品/运营系统性的统计分析复杂的用户数据。我们在App端所设置的自定义事件,就是通过数据埋点的方式,实现对用户行为的追踪,以及记录行为发生的具体细节。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对一些关键节点、关键按钮进行监测,比如关键路径的转化率。另外,还可以通过埋点统计核心业务数据。以电商类App为例,在提交订单环节,将用户购买的商品名称、类别、价格等明细数据进行上报,便于后续分析用户行为与洞察用户偏好。

二、数据埋点有几种方式?

目前国内主流的数据埋点方式有四类:全埋点、可视化埋点、代码埋点、后端埋点。每种方式都有优缺点,需要根据业务需求评估选择。

数据埋点是什么?一文带你读懂埋点的意义插图

总体来说,全埋点和可视化埋点更侧重结果的展现,对过程追溯少,更适合产品经理分析基础的产品功能流畅度、用户体验、产品路径设置等。

代码埋点和后端埋点,不仅能展现结果,也会记录用户行为过程,支持深度的行为分析和偏好洞察,还可将行为数据与业务数据打通,适合产品和运营人员深度使用。

01点全埋

定义: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全埋点会自动采集所有的数据点位,是土豪的埋码方式。

  • 优点:几乎可以监测和分析用户在App端的所有行为数据,并且可追溯。
  • 缺点:数据存储、计算、分析成本高昂,对用户在前端的加载也有影响。主流App几乎都不会采取此种方式。

02可视化埋点

定义:通过点击交互,在产品界面上直接进行埋点。先分析,再圈选,是一种所见即所得的埋点方式。

  • 优点:跳过技术部署,集成简单,小白也能很快上手;能够监测产品前端用户交互数据
  • 缺点:所采集的数据,属于前端浅层数据,而侧重属性的数据带不回来。例如,对于新闻类App,能监测到用户点击标题的行为,但作者、细分标签、发布时间等数据无法采集,且无法进行数据追溯。

03代码埋点

定义:通过技术代码在App接口中进行埋点,需产品、技术、运营的通力配合。

  • 优点:代码埋点可以采集到你想要的所有数据(服务端、客户端);前期需要系统性规划,数据分析会更贴合业务场景;且数据维度更丰富和深入,适合精细化分析和用户行为洞察。
  • 缺点:前期工作量会稍大,包括埋点规划和技术实施。产品新增功能后,需要技术埋点并且发布App后才能统计到数据。

04后端埋点

定义:通过导入工具或系统,将数据(通常是后端日志)直接进行上报。从经验上判断,后端采集适合结合深度业务数据的挖掘,而前端采集适合基于用户行为的产品运营。

  • 优点:做为“独立”的上报通道,其安全性、准确性较高。(前端通过用户层面的上报,可能会因为各种环境丢失数据、可能在传输途中被劫持);可结合相关业务数据,将整个业务过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同质化的采集,使用后端替代前端采集,可提升因前端采集带来的性能流失,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 缺点:有些纯前端的行为,没有记录对应的后端日志,这部分数据无法采集和获知。

特别强调:无论采用哪种埋点方式,都应该根据业务场景和产品阶段,梳理和构建数据分析体系。埋点规划混乱、数据采集无序、数据分析断层,最终将会让企业陷入“有数据而无价值”的境地。

三、谁负责埋点?

全埋点和可视化埋点,产品经理和运营人员就可以操作实现。代码埋点和后端埋点则需要技术同学配合完成。友盟+支持代码埋点,为开发者提供API接口,通过技术层面实现数据上报。

极简埋点的3步骤:

1、需求梳理,埋点目的是什么,有哪些业务场景,需要哪些维度的数据,如何构建数据分析体系。

2、需求落地,埋点不是越多越好,需要与技术讨论埋点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大致一致之后,再开始行动。

3、开始埋点,在App端埋点后,与第三方平台API对接。上传相应的事件ID与事件名称,与代码中的ID与名称一致。

四、埋点与数据分析的关系

1、埋点和数据分析是因与果的关系

只有前期将埋点规划好,后期才可能做用户行为分析,而且埋点的分层做的越细致,可分析的维度也就越细致。要统计的数据庞大时,建议分阶段分版本进行埋点,先对主要事件关键路径进行埋点,一步一步完善。

2、产品技术运营的多方协同

埋点一定是需求方提出的(产品和运营为主),业务场景和需求整理、制定埋点方案,与技术团队对接埋点规划、测试上线。另外,埋点由专人维护,如果这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埋点混乱,结果就是采集到的数据都不知道是什么,数据价值下降。

3、区分测试数据与正式环境

切记先测试,数据无误后再正式发版,且不要将测试数据混淆统计。

4、数据埋点命名规范

建立一套内部的数据埋点规范,每个点都有专属ID,防止后期数据量大而对应不到具体点位。

五、代码埋点规划

一个埋点规划原则:将相同属性的事件进行归类;事件下的属性拆分的越丰富,用户分析的维度也就越详细。

在U-App AI版中,我们将事件分为3级:事件(Event)、属性(Key)、属性值(Value)。

01事件(Event)

定义:对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的互动行为的描述,比如说新手注册、加入购物车、购买或播放音乐等。

应用示例:对某事件进行分组查看,如查看不同渠道中“购买”事件的触发情况;查找符合某类筛选条件的事件,如找到触发“播放”事件且触发次数 > 5次用户。

02属性(Key)

应用示例:如“加入沟通车”这个行为,事件名是“加入购物车”,那么这个事件的属性可以细分出“产品名称、产品类别、金额”等。

以“播放”事件为例,事件名称是“播放”,那么这个事件的属性可以细分出“播放内容、播放类型”等。

03属性值(Value)

定义:属性值是一个变量,需要根据用户真实触发的内容进行上报,如把某产品加入了购物车,针对“产品名称”这个属性,属性值需要上报的就是用户点击过产品的真实名称。

特别注意:

以前开发者做埋点多是平铺式,没有利用属性来针对事件做结构化处理。

以“用户点击按钮”这个事件为例,大多数开发者会把每个按钮当做一个事件来统计,这样做看似直观,可以直接看到按钮A、按钮B分别被点击的次数与人数。但弊端也非常明显,不容易做归类分析。例如,当分析首页所有按钮被点击情况时,只能一个一个事件去相加。

如果在前期埋点时做结构化处理,很容易通过U-App AI版的事件功能做归类分析。

1、扁平化埋点示意图:

数据埋点是什么?一文带你读懂埋点的意义插图1

2、结构化的事件埋点示意图:

将一类行为当做一个事件,通过属性进行拆分,既能看事件整体,也能拆分细分维度。

数据埋点是什么?一文带你读懂埋点的意义插图2

注:属性值需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获取。

六、埋点应用:听书类App埋点方案

我们以听书类App为例,拆解出通用的埋点样例。在做埋点规划时,我们将有相同属性的事件进行归类。

事件结构分为6块:内容、注册、搜索、充值、购买和点击。

例如,将“阅读数据”拆分出6组属性,帮助App分析用户对哪些类型的书籍感兴趣、用那种形式了解内容、从那个入口获取到的内容等。这样归类的好处是不仅看到整体书籍被阅读的情况,也能细分出用户对内容的偏好和兴趣。

数据埋点是什么?一文带你读懂埋点的意义插图3 数据埋点是什么?一文带你读懂埋点的意义插图4 数据埋点是什么?一文带你读懂埋点的意义插图5 数据埋点是什么?一文带你读懂埋点的意义插图6

进行以上埋点之后,就可以在U-App AI版中进行数据分析了。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