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智能驾驶功能量产应用研究报告
报告前言
2021年8月,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国家标准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并于2022年3月实施。政策的持续关注、技术的不断迭代以及消费者对于智能电动汽车的接受度与购买意愿的增长,加速了主机厂对于汽车智能化功能的发展与布局。其中,智能驾驶功能作为汽车最具代表性的智能化功能已然成为主机厂智能化发展的核心领域。
随着智能电动汽车(SEV)的发展,智能驾驶功能加速上车,以智能化为企业特色的新势力车企已经实现智能驾驶功能的规模化搭载应用。主机厂欲通过对智能驾驶功能量产应用的加码,使其通过智能驾驶功能的搭载实现车型销量与智驾领域的弯道超车。辅助驾驶企业也正在寻求车企合作以获得产品上车机会和商业化收入。同时,以算法技术见长的公司希望寻求项目落地突破,而软件创业公司希望通过功能量产应用摆脱“缺乏量产经验和工程化落地能力”的标签。可落地的量产解决方案已逐渐成为国内智能驾驶企业们的一致追求。
2022年10月17日,亿欧智库正式对外发布《2022中国智能驾驶功能量产应用研究报告》。报告聚焦于中国智能驾驶量产应用领域。通过对智能驾驶技术解析、智能驾驶市场发展现状分析、智能驾驶典型企业调研等方式,对中国智能驾驶市场进行了全面客观的分析与解读,并对中国智能驾驶量产应用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核心观点
中国智能驾驶量产应用发展进程
智能驾驶行车功能:L2/L2+功能已实现规模化量产并逐渐下探渗透至20万元以下车型;对于高速NOA功能,追求智能化的新势力品牌已将其作为新车型发布的核心智能化宣传点,将在未来两年内实现规模化量产落地;而城市NOA功能,受限于技术、法规等多方因素,目前尚未实现量产,但全栈自研的车企,如蔚来、小鹏汽车、理想汽车,通过硬件深度预埋,软件逐步升级的方式可掌握数据和算法自主权,为城市NOA未来的快速迭代奠定基础。
智能驾驶泊车功能:2017-2019年基于超声波和环视的全自动融合泊车(APA)及遥控泊车(RPA)走向市场,系统控制车辆的横向运动和纵向运动,这类功能解决了最后5-10m的智能驾驶问题。2020至今市场上陆续落地辅助代客泊车(记忆泊车)与全自主代客泊车,使当前市场开始关注与期待L4级别的自动代客泊车系统的规模化量产,从而将驾驶员从取车、停车中彻底解放出来。
智能驾驶行泊一体功能:2022年,在整车E/E架构的升级、域控产品的优化以及大算力芯片的迭代背景下,“行泊一体”的规模化量产迎来元年。多家智能驾驶供应商已对行泊一体功能方案进行了布局,部分企业已实现了量产。伴随着中国供应商逐渐推出的规模化落地行泊一体系统,中国本土车企及供应商在原本由外资供应商占据主力的入门级L2智能驾驶功能的基础上,加速推动了市场的多元化进程。
中国智能驾驶量产应用发展意义
智能驾驶功能在演进迭代的过程中,量产应用为供应商带来验证技术进步以及商业化落地能力。技术进步的验证包括数据积累、场景验证、算法迭代以及软硬件适配;商业化落地能力则包括产品稳定性、产品性价比、服务质量以及车型适配度等。
高阶智能驾驶功能的规模化量产对功能当中所涉及的硬件性能要求逐渐提高,海量的数据与复杂开放的场景也为芯片算力带来了更高需求。智能驾驶量产所带来的创新需求,使企业需要考量其方案硬件性能与成本之间的平衡,打造具有领先性、差异化的方案的同时兼具高性价比。同时,供应链的稳定可靠,也是智能驾驶量产普及的必要前提。
智能驾驶逐渐由数据驱动代替传统的逻辑算法,智能计算逐步取代逻辑计算,这对供应商智能驾驶功能方案的硬件计算与软件算法能力以及开发与迭代效率提出了全新挑战。如何基于场景打造高效能芯片,以及如何将智能驾驶通过逻辑计算与智能计算进行协同驱动,成为供应商需要去考虑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