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未来城市畅想
报告前言
当今城市领袖和政府希望在应对新冠疫情凸显的环境和系统性挑战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大城市正寄希望于借力现代科技。
未来的城市应该是繁荣、健康、高效的城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考虑每个市民的需求。长期以来的 “一刀切式”城市规划和政策已无法满足需要。智慧城市应该融合先进的科技和基础设施,拥有完善的生态系统,紧跟当地社区和城市生活变化节奏,为市民提供无缝衔接的生活、工作及娱乐方式以及激动人心的新体验。城市规划决策者在打造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必须大胆思考,敢为人先。
初露端倪的变化信号已经预示传统的“中心化城市”模式必将走向衰落, 而新冠疫情的影响则加速了此类变化的步伐。新冠疫情还凸显了城市领袖为了迎接充满希望的未来,必须克服城市转型的系统性障碍。
城市领袖需要从传统的“由内而外”(关注如何优化内部组织流程)转向“由外而内”的思维方式,从体验出发对待每个服务对象:市民、企业和社区利益相关者。
积极部署以数字体验为中心的智能解决方案——了解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并一以贯之地切实满足每一个期望——对于克服当今城市的挑战,通过城市服务满足公众需求和促进公众福祉而言至关重要。以结果为导向,兼具战略眼光,科学利用数字科技,将是成功打造新时代城市及城市服务的关键。
倾听公众心声
当今城市领袖正在积极探索,解锁新能力,以提供现代化城市服务,全面提升生态系统效率。要成功做到这一点,“认真倾听”的能力不可或缺——利用科技、数据和各种在线渠道,倾听独特的个人需求,发现新问题,并响应公众每天发出的各种讯号。未来的城市服务需要精心设计,从微观入手满足每个市民的特殊需求。成功转变服务理念,需加深对市民的了解,为真正的现代化城市服务赋能。
Forrester 的客户体验指数研究表明,尽管新技术不断涌现,公众期望不断变化,但政府部门仍在这一重要领域落后于商业部门,所提供的客户体验逊色于私营部门。
不到一半的受访城市领袖对他们的数据分析技术和丰富数据的能力充满信心——此类能力对于提供数据驱动型洞察、推动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和持续创新是必不可少的。
虽然继续落后于私营部门,但城市领袖很快意识到,当今是以数据驱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时代,正在日益影响公众对城市服务的期望,因此城市服务转型刻不容缓。今天的城市利益相关者对城市服务的期待是可靠高效,真正契合个人需求。真实的情况是,本地转型倡议通常进展缓慢,呈碎片化,且偏离服务和运营需求,因此产生的脱节导致市民与城市服务的互动效率远低于与当今现代化企业和品牌互动的效率。城市领袖将需要采取更加以结果为导向的战略性方法。为此,许多城市领袖劲头十足,正在探索新智能科技。
面向未来的城市正在实施哪些创新型策略,以打造迈进未来所需的状态以伦敦市推出的智慧伦敦(Smart London)数字平台为例。该平台鼓励市民就公共服务提供反馈,极大地推动了伦敦市的现代化服务、城市体验和效率。伦敦市积极鼓励市民及时提供意见,与市政厅携手共建伦敦,这既鼓励市民为城市规划和政策献计献策,又在解决地方问题方面赋予市民发言权。因此,伦敦市正在面向公众收集新的反馈意见,以推动犯罪、公共交通、环境等领域的改善。
巴塞罗那当地居民正在使用本市的 BCN Now 平台反映城市问题,就城市问题发起请愿,甚至对当地预算方案进行投票。BCN Now 平台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为市民和企业在塑造巴塞罗那市的未来方面赋予了强大的发言权。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伊普斯威奇市向公众开放本市全部预算,推动决策透明化。冰岛的“更好的雷克雅未克”( Better Reykjavík)倡议为市民提供全新机会,向城市当局提出想法和解决方案,助力城市服务和运营转型。雷克雅未克市的公开协商和参与式预算( Open Consultation and Participatory Budgeting)方案是受到公众欢迎的现代化举措之一,旨在提升城市服务。通过鼓励市民参与政治并在政策决策中发表意见,Better Reykjavík 平台正在赋权市民,并使市政服务向公众舆论、期望、需求和关注重点看齐。
城市生活应以人为本
毕马威澳大利亚基础设施及资产管理咨询服务合伙人 Sarah Varghese 表示,“未来的城市规划应该适应人类需要,而不是反过来要求人类适应城市” ,并指出,城市转型应该以人为本,以便捷的方式为市民普遍提供生活、学习和发展所需的城市服务。
正如本报告所介绍,悉尼的例子值得关注。悉尼城市领袖通过投资数十亿美元,升级改造城市交通、公路和铁路基础设施,打造 30 分钟生活圈,体现了城市生活本地化的潜力。
面向未来的城市还在投入大量资源和资金来加强公共卫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包括降低车速限制、将车道改造成人行道、发展自行车道网络以及扩大公园和市民生活空间等项目。例如,柏林市民目前正在推动的一项倡议呼吁禁止私家车进入市中心。如果倡议成功,柏林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无车城区。
与今天的高绩效企业一样,目光向前的城市领袖需要根据每个市民在每次互动中反映的诉求,塑造城市服务体验。转型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打破传统孤岛,打通各个服务渠道,将每个市民、企业和利益相关者置于现代化城市服务的中心。在建设以市民和体验为中心的城市过程中,是否设定明确的首要目标和优先事项,将成为拉开城市之间差距的因素。
换句话说,没有清晰的目的地,出发就无从谈起。所采用的智能科技应支持城市及时实现明确的目标、优先事项,解决运营方面的挑战,有助于优化未来的服务交付和效率。本报告提供了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意义的示例,说明部分城市为迎接未来而采取的举措。然而,有些城市仍然缺少提供现代化、个性化、数据驱动型服务所需的数字工具、平台、思维方式和技能,而是依赖现场大会、纸质调查、执行不力的在线调查等。对于走在以市民为中心服务前列的城市来说,从大规模生产到大规模定制的转型已经开始,通过数字远程医疗服务,取代费钱费时的医院现场就诊,医疗健康等服务可以覆盖更广泛的市民群体。
城市领袖应该立即行动,打造可持续的未来城市
全球城市及城市领袖之间相互合作并携手私营部门,对于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积极分享”应该成为指导原则。随着协作和伙伴关系逐渐建立,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及时共享数据和洞察,可以大大推动战略制定以及未来敏捷型城市愿景的实现。
正如本报告所述,可持续发展目标 (SDG) 影响力基金警告说,“人类现在必须向可再生、适应力强的共融经济秩序转型。”
影响力基金正在提供资金,为全面向联合国绿色发展目标看齐的重要城市项目提供支持。4本报告还介绍了毕马威挪威与城市联盟组织(United Cities)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合作,帮助城市和城市当局提升城市发展的包容性、安全性、韧性和可持续性,为所有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新冠疫情已经表明,为了城市的未来,富于创新的新型伙伴关系和协作方式不可或缺——城市领袖、市政府、企业和市民无法孤立地生活、运行和满足自身需求。随着环境压力、可持续发展挑战不断增加,以及全球价值链不断变化,伙伴关系对于任何系统(包括由城市当局和企业提供的城市服务)的成功至关重要。
致力于创造可持续的现代化城市环境但面临资金不足问题的城市正在与私营部门建立创新型伙伴关系,并利用SDG影响力基金等重要资源。
各类城市必须重视为市民创造可持续的未来——我们指的是最广泛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正如全球专家不断警告,城市的可持续化发展已刻不容缓。如果说尚不至于令人震惊的话,下面的数字至少很能说明问题。根据联合国的数据,目前,全球 80% 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 由占全球能源使用量的 80% 和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 60% 以上的城市所创造。世界银行估计,当今世界约有 55% 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并预测到 2050 年,世界城市人口将增加一倍以上,近十分之七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
驾驭财政难题
城市领袖发现,城市的转型成本非常高昂,因此开发新解决方案和合作伙伴关系至关重要。正如本报告所指出,正当全球城市及城市领袖着手同时革新公共服务、应对财务掣肘因素并推动经济增长,一道道财政难题横亘在面前。为应对新冠疫情而推出的大规模地方刺激计划,以及为陷入困境的市民和企业提供紧急资金援助,加剧了城市政府的财政困难。在这里,我们想纠正一个非常普遍的误解——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解决方案并非耗资更多。城市领袖应该积极探索质优价廉的解决方案。
新冠疫情期间,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府下放权力,授权地方领导人在应对紧迫的公共需求以及因此产生的高昂成本时承担更广泛的责任。地方领导人也在努力应对这个现实。难点在于如何在“自上而下”的指令与“自下而上”的市民需求之间取得平衡。面对这种矛盾,城市领袖可能需要改弦易张,组织和团结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应对服务需求及各种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政府间的边界是造成进展缓慢的重大障碍。
身处管理城市服务、应对财政挑战及促进经济增长的第一线,城市领袖迫切需要制定新的经济战略和解决方案。这包括与私营部门建立创新型合作伙伴关系,以分摊成本,并加强资源利用以满足服务需求。
部分城市正采取措施,推行公司化预算管理方法,通过与私营企业和科技初创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取代以削减成本和控制预算为重点的传统战略。它们还在探索新方法,创造急需的收入并提升城市财政,利用 5G、传感器、GPS、社交媒体和物联网等颠覆性工具,打造蕴含巨大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现代化创收型城市模式。
新冠疫情后,大量员工从写字楼等工作场所转向居家办公,并搬到生活成本更低的小型社区居住。城市领袖应以此为契机,缩减规模,搬离大型集中式工作场所,这将有助于削减大量间接成本,缓解经济拮据状况。
随着公众需求和期望快速变化,而城市领袖又必需对未来城市生活拥有清晰的愿景,再叠加严峻的财政挑战、转型变革涉及的成本和各种复杂问题,走好前方的路对城市领袖来说是不小的考验。但是,世界各地的城市正跃跃欲试,准备利用现代化技术和数据驱动型方法来塑造未来城市,建立稳健、敏捷、高效的组织,在设计未来城市环境时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虽然潜力很大,但城市领袖必需转变思维方式,积极探索新方法(有些方法甚至可能令人望而却步)服务市民和利益相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