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新基建”发展模式和路径研究
7月8日,第三届未来能源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内外能源界大咖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电力能源领域的一系列发展议题。在此次大会上,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联合华北电力大学、中国能源网等单位共同研究,并在施耐德电气的支持下完成的《电力“新基建”发展模式和路径研究》报告正式发布。
报告通过对电力数字化转型趋势和国际经验的详细梳理,明确界定了电力“新基建”的内涵和主要特征,提出电力“新基建”的体系框架与现状问题。在此基础上,提炼我国推进电力“新基建”发展的思路、模式和路径,并提出当前我国推动电力“新基建”的重点任务,以及确保电力“新基建”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之一。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并将其列为2019年经济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2020年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议明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并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推进新型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进一步将“新基建”列入“十四五”规划。2021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布局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其中,电力“新基建”作为重要的融合类新型基础设施,将为能源数字化转型提供重要支撑,助力提升电力行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水平,已受到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根据国家发改委对“新基建”内涵的界定,“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新基建”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其中智慧能源基础设施是融合类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领域。在此背景下,我国电力企业开始广泛布局电力“新基建”项目,依靠“新基建”快速提升电力行业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水平。
电力“新基建”对于促进能源电力产业数字化及行业数字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将为能源电力行业带来新技术、新业态和新动能。电力“新基建”推动新技术和新科技的应用,推进以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在能源电力行业的布局;电力“新基建”加速发展能源电力行业新模式,基于新技术,催生新业态、创新应用场景,为行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电力“新基建”带来发展新动能,融合多领域多行业跨界发展,突破行业壁垒,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
电力“新基建”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以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理念为驱动,是面向智慧能源发展需要的新型基础设施,具有国家长期战略性、开放基础公用性、行业专有性、安全可靠性、多元多样性、交叉融合性等特征。与传统电力基础设施相比,电力“新基建”覆盖面更加广阔,不同领域的基础设施交叉融合度更高,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的主体更多,支撑的业态更丰富,对投资和运营模式创新的要求也更高。因此,有必要对电力“新基建”的内涵、体系架构、发展现状与问题、发展目标与路径、发展模式与重点任务开展研究,调研国内外电力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战略规划和典型案例,为电力“新基建”的发展布局提供理论支撑,为具体实现途径和重点任务提供实践参考。本报告将以企业调研、深度案例分析、专家访谈和研讨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收集相关案例,组织专家研讨,分析电力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和国际经验,界定电力“新基建”的内涵和主要特征,提出电力“新基建”的体系框架与现状问题,凝练国际电力“新基建”的成果实践做法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提炼我国推进电力“新基建”发展的思路、模式和路径,进一步提出当前我国推动电力“新基建”的重点任务,最后,提出确保电力“新基建”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从规划、投资、建设、运营模式及政策保障等方面推动电力“新基建”平稳快速发展,为电力“新基建”“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规划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