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行业深度报告:千亿种植牙市场,国产品牌崛起正当时

核心观点

国内种植牙市场空间:国内种植牙渗透率低,发达国家种植牙渗透率普遍在100-200 颗/万人,最高的如韩国和以色列能达到600 颗/万人,俄罗斯和巴西等新兴国家也在100 颗/万人,而中国2020 年对应25 颗/万人。随着可支配收入提升和种植牙医生数量增多,预计国内有望达到100-200颗/万人,总共达到1400-2800 万颗(2020 年达到约380 万颗),以治疗费用1W 元/颗测算,种植牙终端空间在1400-2800 亿元。

为什么韩国和以色列种植牙渗透率如此之高?

可支配收入(医保政策)和植牙手术价格是影响渗透率的核心因素。韩国和以色列种植牙可医保报销,加上本土化产品的崛起,种植牙价格下降。可支配收入提升也可以解释其他国家的种植牙渗透率,欧美大部分国家,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即使种植牙没有被纳入医疗报销政策中以及种植牙价格较高,也不影响其较高的渗透率。

当人均GDP 突破什么水平时,种植牙的需求量增长会加快?

我们采用指标单颗种植牙价格/人均GDP 来进行跨区域比较衡量。2012年以后国内一线城市单颗种植牙价格/人均GDP 为11.5%,接近德国2000 年水平和2003 年韩国水平,从收入端来看,对于国内一线城市来讲,收入水平不再是限制因素,种植牙医生数量才是主要影响因素。

种植体进入壁垒如何?国产品牌与进口品牌是否存在差异?

种植牙的成功取决于种植体和骨头的整合,开发先进的钛金属种植体表面处理技术是关键。表面处理过去30 年少有新突破性技术出来,金标准还是1997 年开发的SLA 方法,前有在2000 年左右成立韩国企业追赶,也同时给予了国内企业追赶头部企业的时间。

种植体真正的进入壁垒在于后来者临床数据缺乏,头部种植体制造商较之国内企业后来者的竞争优势是积累了更多相关的临床试验数据。临床试验数据在向临床牙科医生推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国产种植体临床数据缺乏,破局需要实践验证。

能否实现进口替代?能

国内种植牙发展仍处在初期,种植牙医生存在不足,以及存在大量的二三线空白市场。国产企业可在在市场推广上,避开由欧洲头部种植体企业霸占顶级公立医院和韩国企业占据的一线城市民营医院,开拓二三线城市市场,随着临床数据的积累,临床需求反馈到产品的微创新,到和更多的医院合作,拓展品牌知名度有望切到更多份额,进而实现进口替代。

国产本土种植体品牌有望实现进口替代,达到30%-35%市场份额,出厂口径规模有望在42-105 亿元

国产本土品牌有望复制韩国种植体市场情况,本土企业实现对进口替代,按照韩国2010 年间市场国际知名品牌和普通本土品牌的市场占比25%/75%,预计国产和韩系共同占据75%非品牌市场,国产达到30%-35%份额,预计市场规模达到63-157亿元,考虑到国产出厂价格更低,出厂口径规模预计在42-105 亿元。

国内氧化锆全瓷牙冠终端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80 亿元

全国种植牙市场规模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随着国人对牙齿美观性追求的提升,预计全瓷牙渗透率仍将进一步提升。假设氧化锆全瓷牙渗透率40%、种植牙数量提升至1500 万颗、全瓷牙平均价格3000 元/颗,种植牙用的氧化锆全瓷牙潜在市场空间约180 亿元。

国产种植用口腔修复材料的销售额有望达到7-30 亿元(出厂口径)

按照100 颗/万人-200 颗/万人,国内种植牙数量为1400-2800 万颗,按照按照1800 元来测算,口腔修复膜+骨粉的终端市场规模均为75-200 亿元,预计出厂价为终端价的40%-50%左右,则出厂价规模为30-100 亿元。若国产产品的市占率能提升至30%-40%,以及考虑到国产产品价格更低些(低20%左右),国产种植用口腔修复材料的销售额有望达到7-30 亿元。

相关标的

正海生物(口腔修复膜+骨粉+代理种植体),奥精医疗(骨修复粉),康拓医疗(种植体),国瓷材料(氧化锆材料和氧化锆全瓷牙冠)

风险提示

研发不及预期,市场推广不及预期,竞争加剧价格下降超预期风险,政策风险,业绩不及预期风险,安全性风险。

种植牙行业深度报告:千亿种植牙市场,国产品牌崛起正当时插图 种植牙行业深度报告:千亿种植牙市场,国产品牌崛起正当时插图1 种植牙行业深度报告:千亿种植牙市场,国产品牌崛起正当时插图2 种植牙行业深度报告:千亿种植牙市场,国产品牌崛起正当时插图3

资源下载地址

该资源需登录后下载

去登录
温馨提示:本资源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学习使用。若该资源侵犯了您的权益,请 联系我们 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