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碳达峰带来的投资机会:CCER,核心机制与收入测算

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自愿减排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历程、核心机制、项目类型以及过往交易情况,并对四类最为常见的CCER项目类型的收入及其弹性做了测算。

2012年,我国参与国际CDM机制受限,开始筹建国内自愿减排碳交易市场

2012年之前,我国企业主要通过CDM(清洁发展机制)参与国际碳市场。但是,随着欧洲经济低迷以及京都协议书第一阶段的结束,CER价格不断下跌,CDM项目发展受阻。在此情况下,2012年我国开始建立国内的自愿减排碳信用交易市场,其碳信用标的为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2015年自愿减排交易信息平台上线,CCER进入交易阶段。2017年,CCER项目备案暂停,存量CCER仍在各大试点交易。

截至2021年4月,国家发改委公示的CCER审定项目累计2871个,备案项目861个,进行减排量备案的项目 254个。

CCER项目四大核心机制

  1. 签发流程:由最初的项目识别、项目审定、项目备案与登记、减排量备案、上市交易及最终注销六个阶段构成。
  2. 减排量计算:采用基准线法计算。基本的思路是:假设在没有该CCER项目的情况下,为了提供同样的服务,最可能建设的其他项目所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去该CCER项目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泄漏量。
  3. 项目计入期:计入期是指项目可以产生减排量的最长时间期限,项目参与者可选择其中之一:固定计入期(10年)和可更新的计入期(3×7年)。
  4. 抵消机制:过往不同试点碳交易所抵消机制有区别。今年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规定,重点排放单位每年使用CCER清缴比例不得超过应清缴碳排放配额的5%。

CCER项目的类型与过往成交情况

根据2012年以来的项目数据,项目类型方面,按项目数计算,风电项目占比达到35%,光伏发电与农村户用沼气和水电项目比例相对较多。按减排量计算,水电项目占比25%,风电项目占比24%,农村户用沼气和天然气发电比例也均超过10%。成交方面,截至2021年3月,全国八个碳排放交易权试点地区CCER累计成交2.8亿吨,上海位列成交量榜首,广东紧随其后。CCER的价格在20-30元/吨波动。

通过各个假设条件进行测算

  1. 风电:通过出售CCER,风电项目每上网一度电可增收0.025元,可以每年贡献4%-7%的收入弹性。
  2. 光伏:通过出售CCER,光伏项目每上网一度电可增收0.026元,可以每年贡献4%-7%的收入弹性。
  3. 水电:通过出售CCER,水电项目每上网一度电可增收0.022元,可以每年贡献5%-8%的收入弹性。
  4. 垃圾焚烧发电:通过出售CCER,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每处理一吨垃圾可增收7.6元,可以每年贡献3%-7%的收入弹性。

风险提示

我国碳交易市场活跃度低,CCER相关政策推出进度不及预期。

碳中和碳达峰带来的投资机会:CCER,核心机制与收入测算插图 碳中和碳达峰带来的投资机会:CCER,核心机制与收入测算插图1 碳中和碳达峰带来的投资机会:CCER,核心机制与收入测算插图2 碳中和碳达峰带来的投资机会:CCER,核心机制与收入测算插图3 碳中和碳达峰带来的投资机会:CCER,核心机制与收入测算插图4

资源下载地址

该资源需登录后下载

去登录
温馨提示:本资源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学习使用。若该资源侵犯了您的权益,请 联系我们 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