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季策略:中国制造业全球化的“国运”
日前,天风证券发布了《2021年春季策略:中国制造业全球化的“国运”》。
报告摘要
年初以来行情大致以国内春节假期为分水岭:节前交易“宽松、复苏”→节后交易“通胀、收缩”;国内权益市场出现了从大票到小票,从高估资产到低位低估资产,从赛道板块到疫情受益板块的风格切换。海外央行短期转向可能性低,但长期滞胀风险具备:海外通胀预期领先于实际走势,持续宽松对期限溢价形成压制,美债上行斜率有望放缓;但中长期滞胀风险正在酝酿,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全球贸易摩擦不可逆等因素可能加剧滞胀风险。
国内经济将进入新一轮库存周期:以工业企业营收和库存划分,当前国内正处在被动去库→主动补库过渡阶段;但由于信用周期见顶,国内自身驱动力可能减弱。
但海外补库以及长周期共振,有望放大本轮周期弹性:6月份以来,海外生产活动逐步恢复,但消费需求复苏进度快于生产供给,零售商补库领先于;向前看,随着海外生产恢复,制造商补库需求正在回升;同时,海外中周期(资本开支周期)、长周期(地产周期)也都处在相对底部。
历次库存周期大类资产及行业表现:00年以来国内六轮库存周期平均39个月,六次周期的主动补库上半场,权益资产都取得正收益,商品有四次上涨。行业方面,除第五轮(2013-2016)以外,其他五次上中游周期板块都有一定超额收益;消费板块中家电、商贸、纺织、汽车在主动补库阶段表现不错。
中期来看,全球流动性拐点的预期会逐步临近,500亿甚至1000亿市值以上的大市值公司的波动性大概率会放大,以持有的方式来应对这类公司,其预期超额收益的空间会不断降低,因此开辟超额收益新战场的迫切性越来越强。
由于一来很难形成资金合力,二来信用周期持续回落不利于广大中小公司估值的提升,开辟新战场需要审慎考虑能否下沉到100亿市值以下的公司;换句话说,整体风格切换到大量的小市值公司占优的可能性很小。
100-500亿市值的公司可能是开辟超额收益的最佳战场,这其中优先考虑具备行业β属性的优质赛道中的中小公司,继续维持两个方面的推荐:①顺全球生产周期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有色、化工、机械、汽车零部件等);②生产线设备、军工上游、新能源。
风险提示
长期利率上行斜率超预期,疫苗接种不及预期影响海外生产,贸易摩擦反复加剧滞胀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