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
12月25日,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发布了《2020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
“制造强国发展指数”自2015年开始每年持续发布,社会关注度高,已经成为客观评价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的权威性的指数。该指数能够系统反映制造强国发展进程,判断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的地位,分析中国建设制造强国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前瞻预判发展态势。
《报告》显示,中国、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韩国、巴西、印度9个国家2019年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排名及所处阵列相较2018年均未发生变化,美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依然持续高于各国,处于第一阵列,综合优势突出;德国、日本稳居第二阵列,相对优势明显;中国、韩国、法国、英国处于第三阵列,中国居前。
从2012—2019年各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变化情况来看,各国对美国的追赶虽从未停止,但美国制造业霸主地位持续稳固,中国成为整体提升最快的国家。从我国各分项指数来看,“规模发展”仍是制造强国进程中的主要支撑力,制造业总体上仍未摆脱规模拉动的发展路径。
“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持续发展”三项数值合计值在九国中仅排名第六,与第一、第二阵列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从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来看,我国仍未迈入“制造强国第二阵列”,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任重道远。从分项数值来看,因受以现价美元口径计算的制造业增加值指数值增幅不足以抵消制造业出口占比指数值降幅的影响,中国“规模发展”分项数值出现了自2016年以来的首次下降,随着未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要谨防规模发展的趋势性下滑。
在坚持高质量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中国成为各国中唯一实现“质量效益”分项数值持续增加的国家,但因绝对差距明显且提升幅度较小,质量效益在长时间内仍是我国制造业的最大弱项。我国与发达国家主要差距体现在“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上,且“制造业增加值率”提升乏力也同样值得关注。
得益于“全球500强中一国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占比”的强势表现,我国“结构优化”分项数值实现回升,但“基础产业增加值占全球基础产业增加值比重”指标连续四年下降,凸显了我国产业基础薄弱的现状。此外,在制造业企业2019年销售利润率下滑0.96个百分点的影响下,企业运营困难加重,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下降,造成中国“持续发展”分项数值继2017年后再次出现下降,应高度重视。
当前,我国制造强国建设进程稳中向好,正按照预定目标推进发展。“十四五”时期要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持续推动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