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智适应教育行业白皮书
自1956年首次提出“人工智能”概念起,随着计算机算力和算法技术的突破,人工智能已渗透进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上演进。“智适应教育”正是教育行业演进至今的重要成果,人工智能通过切入“教学”环节推动真正的“因材施教”教学理念落地。
近年来,我国也一直鼓励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转型。 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上海更是领先一步出台了《上海市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2018-2022)》,明确了智能教育的细化探索方向,其中“智适应教育”便首次出现在政府规划性文件内。
智适应教育产品形态丰富多样,市场容量亦正处于高速扩张阶段,发展极具想象空间。但同时,其技术壁垒较高, 应用场景较多元化的特点,导致市场定义不清晰,用户认知有限的情况依然存在。因此,为帮助行业参与者、用户更好地认识市场,并帮助智适应教育行业砺行致远,安永-博智隆全新发布本《中国智适应教育行业白皮书》,对中国智适应教育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开展了相关研究与分析。
本报告首先从宏观角度分析了中国智适应教育行业的发展现状,对智适应教育的智能化水平进行了定义,测算了中国K-12智适应教育行业的市场规模,并总结了三大关键成功要素;然后从智适应教育商业模式角度,深入挖掘智适应OMO教育模式的形成背景、商业形态和探索方向;最后总结出中国智适应教育未来发展的四大趋势,从市场业者战略布局,社会各界助力两个角度提出了如何推进中国智适应教育行业发展的思考。
以下为本次研究的主要核心观点和发现:
- 智适应教育是指人工智能技术渗入核心教学环节后,为 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的教育产品所形成的市场。经测算,2019年中国K-12智适应教育整体市场规模已达到约3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约2,700亿元。 其中线下渠道的低线城市将是智适应教育的主要渗透方向。
- 当前智适应教育市场集中度较高,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集中于少数头部业者,但由于市场快速扩张,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的科技公司、传统教育巨头以及在线教育企业宣告入场,竞争格局尚处于变化之中。
- 智适应教育企业的关键护城河在于AI技术、课程内容、 用户数据三大方面。
- 智适应OMO教育模式是目前新兴的探索方向。可实现教学的多场景深度融合,全方面解决传统线下以及在线 教育的弊端,是兼顾个性化教学体验与教育成本的教育模式。
- 中国智适应教育行业未来将呈现渗透更深、学科覆盖更全、应用领域更多、适用场景更广的四大趋势。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