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企业家家族财富管理白皮书
2020年注定是历史长河中难忘的一笔。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逆全球化和地缘冲突等因素,给国内外经济带来了较大的冲击,金融市场也随之波动,社会财富面临新一轮洗牌。
家族财富管理涵盖个人、家族和企业的综合性需求,由于资产类型多样化和财富需求多元化,该领域极具专业性和针对性。作为高净值人群的代表,企业家是中国家族财富管理市场的核心客群之一。他们在商场上开拓奋进、披荆斩棘,精准洞察机遇,致力锐意创新;在经营管理上运筹帷幄、知人善任,实时驾驭风险,努力攻坚克难。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企业家精神,为中国经济带来蓬勃生机,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与弘扬,不仅需要企业家勇于担当、追求卓越的内生动力,也仰赖于健康友善、开放活力的社会环境。企业家的家族财富如能得到专业管理与妥善传承,不仅能够促使企业家们安心创业、创造价值,更有助于营造和谐美好、致富思源的社会风尚。
一直以来,中国银行以优质的金融服务促进中国企业发展壮大,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中国银行于2007年率先在境内开办私人银行业务。十多年以来,凭借集团百年信誉、全球网络及专业化队伍,中国银行私人银行持续为客户提供专业、专属、专享的高质量个性化财富管理解决方案。从创业到守业,从开疆拓土到基业长青,中国银行私人银行陪伴了许多企业家客户成长。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企业家群体的家族财富管理需求,中国银行私人银行结合多年实践经验,提出“财富四维度模型”,从数字、空间、时间、价值四个维度梳理家族财富特征,为企业家的家族财富、企业财富和社会财富提供了一个多元全面、丰富立体的分析框架。
本报告正是基于以上四维度模型,对1000余位企业家进行了定量调查和深度访谈。本项调研的目的不仅在于呈现中国企业家的家族财富管理现状,也旨在围绕该群体密切关注的资产配置、子女教育、财富传承、慈善公益等领域展开深入探讨。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企业家群体的家族财富管理需求,本报告调研小组对1000余位企业家进行了调研,从数字、空间、时间和价值四个维度梳理家族财富特征 。其中数字维度关注如何实现财富的持续增长,空间维度探究财富的分布及持有方式,时间维度聚焦于财富的长久存续,价值维度则探讨如何让财富实现社会价值。调查的核心结果表明:企业家们在财富的认知、配置、传承和回馈等方面已形成了初步的意识,但在具体实践方面仍需要更专业的意见建议,才能实现知行合一。
数字维度 平衡风险,长期增值需专业筹划
现阶段疫情对企业家财富影响可控:82.49%的受访企业家在疫情期间家族资产保持增长,相当一部分的增长源自股票、基金等投资产生的收益。
大部分企业家的金融资产配置结构难以支撑其回报预期:近六成受访企业家追求的投资年化回报率超过8%,但现有投资组合集中在存款和银行理财,使得实际投资回报率难以达到预期。未来在专业投资顾问的帮助下,企业家们在充分考虑风险的同时,需运用大类资产配置工具,优化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表现。
疫情下纾困政策雪中送炭,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在政府提供的各项纾困政策中,80.32%的本次受访企业符合至少一项纾困政策支持条件,其中约62.52% 的受访企业家表示自己所经营的企业已获得至少一项纾困政策的支持。纾困政策覆盖广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空间维度 洞悉边界,布局财富需善用工具
配置全球资产意愿显著降低:疫情后44.82%的企业家对全球资产配置的热情降低,主要原因是担心海外疫情难被有效控制。
全球资产配置偏好于外汇与房产:企业家们有一定的境外资产配置意识,但在投资标的选择上更优先看重外汇与房产,只有约5%的受访者已配置私募股权基金、对冲基金或叙做境外家族信托,未充分运用成熟市场丰富的理财工具和财富规划工具实现风险收益表现的进一步优化。
财富持有方式单一,风险隔离意识薄弱:85.59%的企业家直接持有家族财富,而约70%的企业家尚未采用任何有效的风险隔离措施。仅极少数企业家通过公司持有或家族信托持有财富以降低风险。
时间维度 强化意识,代际传承需系统安排
财富管理目标随时间而改变,传承规划意识逐渐觉醒:约61.77%的受访企业家财富管理的首要目标随自身年龄的增长而改变,逐渐由财富的增值保值过渡到财富安全与传承。
信托家办渗透率低,但未来发展空间可观:家族信托、家族办公室等综合的传承方式渗透率低,但未来发展空间可观。大额保险和赠与是企业家当前最常用的传承方式。企业家年龄与资产规模影响其传承方式的选择。
无形财富概念尚未形成,家族治理意识欠缺:家族无形财富的概念尚未形成。约55.65%的受访企业家尚未对社会资本的代际传承做好提前规划。绝大多数企业家缺乏家族治理意识,没有定期召开家族会议的习惯,面对家族内部矛盾时也暂无明确的争议解决机制。
企业传承安排缺乏系统性规划:61.68%的受访企业家尚未进行企业传承安排,绝大多数企业家未针对子女接班提出明确要求和规划,并对职业经理人接班的态度尚未完全放开,导致企业在持续经营方面可能会面临较大的挑战,未来企业家应统筹考虑企业传承的一系列 安排。
价值维度 助力慈善,反哺社会需朝培夕溉
企业家通过经营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通过经营企业,企业家从创造营收、贡献税收、带动就业、提高生产力等方面创造价值。本次调研结果显示,平均每位受访企业家每年可拉动4770万元的营业收入,创造超过890万的税收,并平均提供140个就业岗位,培育出2.3个专利技术。
捐赠习惯尚未养成,方式方法仍需探索:尽管大部分企业家积极参与慈善公益活动,仅17.98%的企业家养成了定期捐赠习惯。目前仅有3.4%的企业家通过设立慈善基金会或慈善信托的方式践行公益,期望未来他们能综合运用各项慈善工具,达到自我实现与回馈社会的“共赢”。
重要数字代表了中国企业家在家族财富管理方面的基本特征
- 疫情期间家族资产保持增长的企业家占比82%;
- 多数企业家预期年化回报率8%;
- 符合至少一项纾困政策支持条件的企业占比80%;
- 全球资产配置意愿降低的企业家占比45%;
- 已配置私募股权基金、对冲基金或叙做境外家族信托的企业家占比5%;
- 直接持有家族财富的企业家占比86%;
- 随年龄增长,财富管理首要目标由创富过渡到守富和传富的企业家占比62%;
- 选择通过家族信托等进行代际传承的企业家占比25%;
- 尚未对社会资本的代际传承进行提前规划的企业家比例56%;
- 尚未进行企业传承安排的企业家占比62%;
- 平均每位企业家为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140人;
- 已形成定期捐赠习惯的企业家占比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