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行业深度研报:供给扰动,需求可期

稀土行业深度研报:供给扰动,需求可期插图

核心要点

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自然资源

稀土矿物种类丰富,包括氟碳铈矿、独居石矿、离子型矿、磷钇矿、褐钇铌矿等,稀土元素较全。通常经过酸溶、稀土萃取分离、沉淀和灼烧4个环节形成稀土氧化物。稀土元素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电子、石油化工、冶金、机械、能源、轻工、环境保护、农业等领域。其中重稀土产量小,全球产地集中在我国南部和东南亚地区,用途广泛,单位用量较低,但价值较高。镨、钕、镝、铽作为钕铁硼的主要原料,紧密绑定下游稀土磁材和新能源需求,是当前受关注度最高,也是最具价值的4种元素。

价格:供给扰动消除后,需求或成价格主导因素

我国稀土价格以2011年为分水岭,之前处于低价恶性竞争时代,之后进入较为公平的合理竞争阶段;2013年之后,稀土的均衡价格较2010年上了一个台阶,更好的反映了稀土的价值。2021年1月15日,工信部出台《稀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规范稀土开采、冶炼分离等秩序,有序开发利用稀土资源,供给刚性作用开始显现,同时,海外疫情加重,缅甸、越南等地进口受阻。

需求端受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机、空调电机景气度上升影响,稀土价格快速回升。疫情放开后,进口恢复,稀土价格回归到疫情前水平。

供给:采取总量控制原则,刚性供给

2022年全球稀土储量为1.3亿吨(2021年为1.2亿吨),同比增长8.3%,其中,中国稀土储量达4400万吨,同比持平,占全球比重高达34%,储量第一。2022年全球稀土产量为30万吨(2021年为29万吨),同比增长3.4%,其中,中国稀土产量达21万吨,同比增长25%,占全球比重高达70%,产量第一。

开采及冶炼指标方面,我国稀土属于战略金属,开采、冶炼分离指标由工信部和自然资源部下达,一年分两批次。2022年稀土开采控制指标21.0万吨,同比增加25.0%,其中轻稀土开采指标19.1万吨,同比增加28.2%;重稀土开采指标1.9万吨,持平。

轻稀土指标维持20%+增速,重稀土指标连续四年持平后有所下降。我们认为轻稀土受到下游需求拉动,近两年(2021-2022)每年维持超过20%的增长,而重稀土因为需求平稳、供给有限、高污染性,对应开采指标未来大概率仍无明显增长。

此外,稀土回收能贡献约32%的氧化物供应。2021年全球氧化镨钕的供给能力约7.3万吨。其中:国内矿产出31000吨,国外矿19000吨,回收产出23000吨,即32%的氧化镨钕来自城市矿山(回收)。

需求:受新能源汽车、风电机等景气度上升影响,需求上行

稀土由于独特的电子层结构和耐热特性,在石油、化工、金、纺织、陶瓷、玻璃、永磁新材料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全球稀土消费量35%来自稀土永磁材料,该领域约占91%的消费价值。稀土永磁材料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风电机、变频家电、工业电机、工业机器人、电动车、消费电子、传统汽车EPS领域等的驱动。稀土供需矛盾在全球“碳中和”行动驱动下将越发尖锐。据阿拉弗拉资源公司报告,为支撑全球“碳中和”等低碳转型目标,稀土镨、钕元素的需求将由2020年5万吨左右增长到2030年的10万吨左右,2030年供需缺口高达4.7万吨,这将导致全球稀土供应产能不足、储量不够及贸易中断等风险。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磁材投产进度不及预期;疫情放开后进口矿增加造成供给偏多。

资源下载地址

该资源需登录后下载

去登录
温馨提示:本资源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学习使用。若该资源侵犯了您的权益,请 联系我们 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