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
随着全球范围内数字化进程加快,数据的国际可比性和可用性有所改善,但可持续发展目标数据的地理覆盖面与及时性在各个领域仍然存在差距,亟需创新方法来填补这些空白。集地球科学、信息科学和空间科技等交叉融合的地球大数据技术,具有宏观、动态监测能力,能大大提高数据获取能力,为SDGs实现提供重要支撑。
近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部长级会议在纽约举行。会上,中方发布《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2)》。自2019年以来,《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连续四年由中方发布,定量、系统解读不同尺度和区域SDGs的实现进程和变化趋势,以期为2030年议程和全球发展倡议的深入实施做出积极贡献。
地球大数据是大数据重要组成部分,其以对地观测与地理空间数据为主体,具有更易获取、更新更及时、结果更客观、分辨率更高等优势,能够突破统计数据行政区域的约束,涵盖不同时空尺度与地理位置信息,更精准评估SDG指标进展并及时发现问题。地球大数据分析自然与人类社会系统间复杂的交互作用和协同演进发展过程,将有助于SDGs的整体理解和全面实现。
《报告》围绕零饥饿、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可持续城市和社区、气候行动、水下生物、陆地生物等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多指标交叉与综合,系统性剖析了42个典型研究案例,贡献31套数据产品、21种方法模型和33项决策支持。
该报告由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先导专项撰写,来自40多家科研院所、高校等共170余名科研人员参与。《报告》广泛征求了各部门、智库和相关机构的意见和建议,反映了可持续发展大数据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落实的创新性实践。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