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区块链系列报告:Web3.0,基于区块链构建基础设施,有望加速部署分布式存储
报告观点
Web 3.0:概念由来与发展方向
2021年12月8日,Web 3.0概念在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讨论上被提及。2022年3月17日,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在《中国金融》发表文章表示,Web3.0是渐行渐近的新一代互联网。与Web 2.0对比,Web 3.0通过区块链、去中心化身份等方式解决了Web 2.0下数据安全的隐患,并几乎根除了虚假信息流通的可能。另外,在Web 3.0的概念下,用户所创造的数字内容所有权明确为用户所有、由用户控制,其所创造的价值也将根据用户与他人签订的协议进行分配。即,数据变为数字资产,可以得到资产级别的保障。
Web 3.0基础设施:为了实现Web 3.0设想的状态,需要从底层的基础设施环节搭建Web 3.0网络,现阶段的基础设施进展主要集中于技术端的研发与应用
(1)跨链技术:跨链技术可以帮助Web 3.0的开发者和用户在区块链的可信保障下创造价值流通。而在区块链技术应用方面,多链并存的格局预计将一直存在。不同区块链生态的Web3.0用户有进行交互的需求,跨链技术会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去中心化身份(DID):DID可被看做Web 3.0中的身份中心。由于用户控制着DID的中枢,他们可以决定何时、与谁以及在什么条件下透露他们的数字身份要素。围绕DID与区块链技术,已有许多项目建成DID生态系统。
(3)分布式存储:分布式存储是一种数据存储技术,通过网络使用企业中的每台机器上的磁盘空间,并将这些分散的存储资源构成一个虚拟的存储设备,数据被分散地存储在企业的各个角落。分布式网络存储系统采用可扩展的系统结构,使用多个存储服务器共享存储负载,利用位置服务器定位存储信息,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访问效率,而且易于扩展。
(4)隐私计算:由于隐私计算可以解决一组互不信任的参与方之间,在保护隐私信息以及没有可信第三方的前提下的协同计算问题,在Web3.0中,具备隐私计算功能的基础设施不仅可以保护用户的个人数据,而且可扩展应用程序的设计空间。
Web 3.0搭建:分布式存储的意义
- Dfinity:分布式存储可以提供去除智能合约局限性的计算机。
- IPFS:分布式存储可以提供基于内容寻址的、分布式的、新型超媒体传输协议。
- 传统云计算:分布式存储技术可以在普通的PC服务器上,对外提供各种计算和存储服务。
- 英伟达DPU:可优化整体计算、网络和存储等数据中心级工作负载,实现更高的性能、更高的计算资源利用率和更低的运营成本。
风险提示
- 技术研发风险:隐私计算、跨链技术等研发进展不及预期;
- 分布式存储市场风险:分布式存储市场需求增速可能不及预期;
- Web 3.0 生态构建的不确定性:主流 Web 3.0 渗透率、终端用户数提升不及预期;现阶段云计算厂商的分布式存储技术均为自研,技术路径相对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