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企业及行业并购市场回顾与前瞻-医药和生命科学
2021年,中国医药和生命科学行业并购和交易市场仍旧保持火热态势,披露交易1,253宗,交易金额达445亿美元,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均创近5年历史新高。财务投资者仍然是投资并购交易市场的主导,积极参与控股权收购、SPAC上市、大额基石投资、分拆上市前期融资等;而随着上一年度政策影响上市公司的再融资,以及大型头部国内战略投资交易纷纷落地,今年国内战略交易数量增长而平均交易规模有所回落。以创新为价值导向的生物医药及生物技术领域(如免疫细胞治疗产品、mRNA疫苗等)交易仍是医药行业的投资热点,体外诊断及心血管介入等耗材赛道仍受追捧,影像领域及具有消费性质的医美产品交易金额增长显著。2021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以及境外投资者入境投资也有不同程度的反弹趋势,交易数量和金额较前两年均有所提升。
此外,资本依旧支持肿瘤及免疫类疾病相关的研究及诊断,虽然国际局势和境内疫情等因素综合影响二级市场,但行业头部企业仍然加速融资进程或迅速交表抢滩登陆资本市场。截至2021年12月,共有57家医药企业和33家医疗器械企业成功上市,集中于科创板和港股,上市数量和募资总额均创历史新高。
2021年总体趋势概览
2021年,医药和生命科学行业披露交易1,253宗,交易金额445亿美元,较2020年的431亿美元略有增长约3%;医药板块保持交易数量增长而交易金额小幅度回落,器械板块的交易数量及交易金额均再创历史新高。
医药方面,2021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影响,加之医保谈判及国家集中采购持续推进,国家鼓励新药研发,创新政策不断驱动医药企业持续创新转型,并推动了药品生产及流通企业兼并重组,加速了医药领域的融资及并购速度。2021年医药板块交易数量782笔,交易金额约为344亿美元,整体并购市场交易保持活跃的同时投资规模有所下降。交易数量创近5年新高而交易总额与上年略有降低2%,整体平均交易规模有所下降,回落至疫情前水平;大型交易数量与2020年相比略有下降。其中云南白药22亿美元战投上海医药成为本年最大单笔交易。
医疗器械方面,2021年国家加大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基层医疗机构补充短缺设备,器械国产替代进口趋势逐渐加快,医疗影像等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迅速;在疫情持续影响下,体外诊断领域交易金额再创新高,心血管介入产品领域交易也保持火热,总额位居当年第二;细分赛道格局发生巨变,具有消费性质的医美相关产品增长明显。2021年医疗器械板块并购交易数量达471起,较2020年增长60%,年交易金额101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26%,再创近5年内历史新高。
医药行业并购趋势
头部交易
2021年前十大交易金额合计72亿美元,占总体交易金额的20.8%;传统制药和疫苗、血液制品等生物制药及细胞免疫疗法的细分领域主导头部交易。
交易类型
财务投资者主导2021年的投资并购市场,占整体交易额的70%;私募股权基金继续积极参与上市公司再融资,共31宗财务投资人参与的上市公司再融资、基石投资或pre-IPO金额超过1亿美元的交易,交易金额约为71.7亿美元,占交易总额约21%;
2020年国内战略投资者头部交易纷纷落地,2021年国内战略交易趋于平缓,头部交易以上市公司业务的优化和整合为主,国内战略投资者更多开展产品层面的合作;
国内药企持续推进与海外创新型企业、跨国药企的双向合作;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数量及交易金额逐渐恢复,增幅显著。
国内战略交易
受到短期内市场不确定性及医药板块估值整体回调的影响,2021年国内战略投资及并购交易的数量及平均交易规模均有所缩减。
战略投资者中,上市公司仍然为并购的主要参与方,通过并购进行深度战略合作以实现协同效应,如云南白药和上海潭东分别以17.5亿美元和4.9亿美元认购上海医药非公开发行的8.6亿股份。
此外,疫苗的细分赛道交易也尤为突出:复星医药为丰富十三价肺炎疫苗产品管线,通过现金加全资子公司股权的方式收购安特金生物,收购事项相关金额合计约为人民币40亿元,收购完成后复星医药持有安特金生物73.01%的股权。
国内战略交易细分领域
受2021年下半年二级市场调整影响,国内战略投资人保持相对谨慎,传统制药板块上市公司投融资等头部交易于2020年纷纷落地后投资热度趋缓,生物及生物技术板块的交易仍保持活跃,但伴随2020年几笔大型交易的落地及创新生物技术公司的研发竞争加剧,平均交易规模和交易金额大幅下降。
财务投资者交易
受政策持续利好影响,私募股权基金交易相对于2020年交易规模有小幅提升,平均交易规模为8,500万美元,主要交易类型包括控股权收购、大额基石投资、参与上市公司再融资及参与上市公司分拆上市项目的前期融资。
就投资领域而言,相对战略投资者,财务投资者更加青睐生物制药及基因技术和医药外包等创新赛道:细胞治疗技术和基因组学类诊断、mRNA、AI创新药研发,是2021年财务投资人较为青睐的投资领域,相关大型交易包括:
从事开发癌症免疫疗法和退行性疾病干细胞疗法的生物制药公司西比曼生物获得云锋基金、泰福资本主导的4.1亿美元的投资,完成私有化退市。
AI创新药研发服务公司晶泰科技完成4.0亿美元D轮融资,D轮融资由厚朴资本、奥博资本领投,中国生物制药集团跟投,红杉资本、五源资本等早期股东继续追加投资。
mRNA创新药及疫苗研发公司艾博生物在2021年4月至11月期间,迅速完成了三轮融资,融资金额合计超过10亿美元。
海外并购
2021年海外并购交易数量和金额较前两年均有大幅跃升,全年公布53宗交易,交易金额26亿美元;财务投资者在海外并购的参与中更为活跃,民营企业次之,而国有企业仍未恢复。
致力于小分子创新药、抗肿瘤药物、神经疾病药物及细胞和基因技术研发等具有技术性创新性的标的公司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并购交易的热门选择。
医疗器械行业并购趋势
头部交易
2021年未出现单宗超过10亿美元以上的超大型交易;前十大交易的金额合计25亿美元,占总体交易金额的25%。IVD、影像及耗材为主要并购领域。
交易类型概览
大型交易平均规模及占比减少:超过1亿美元的交易共23笔,占全年交易总额的41% (2020年22笔,占比64%);
财务投资者2021年积极参与上市公司私有化、上市公司再融资和pre-IPO,年度交易数量及交易金额均创历史新高,占2021年整体交易额的63%;
从交易金额看,疫情的持续影响下,继2020年体外诊断行业大爆发后该细分赛道交易金额继续保持高位,交易金额占2021年器械类交易总体比例的37.5%;心血管介入产品等耗材类赛道也持续火热,交易金额占器械类交易总额的33.5%,此外影像赛道及医美器械也有明显增长,整体细分赛道格局较往年有明显变化。
国内战略交易
2021年国内战略交易继续保持活跃,而受到集采政策及疫情影响,市场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国内战略投资者的整合力度有所下降,综合影响下整体交易金额较去年水平小幅度下降;上市公司跨行业并购、行业内整合等仍为交易主旋律。
2021年国内战略投资并购中不乏跨行业并购的身影,如美的集团出资3.6亿美元收购从事影像类医疗器械的研发及生产制造的万东医疗,并通过本次收购进军医疗器械领域。
医疗器械公司积极通过并购扩充产品线,医药公司通过并购向器械领域拓展,打通产业链和提高运营效率,如:
- 生化诊断试剂研发的九强生物,受让诊断试剂研发公司迈新生物的股份,巩固在体外诊断产业的领军地位;
- 专注消化、抗肿瘤、慢性病、抗耐药感染的药物的奥赛康药业,拟购买内镜诊疗器械公司唯德康医疗60%股权,以实现药械协同一体化发展;
- 医用敷料生产商振德医疗收购伤口护理、感控产品制造公司上海亚澳100%股权,强化伤口护理产品布局。
国内战略交易细分领域
受疫情持续影响,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的标的公司继续受到追捧;影像领域交易金额增加,主要受美的投资万东医疗的大型交易影响;心血管介入产品等耗材类赛道也持续火热,但由于集采压力较大,投资不确定性高,交易规模普遍偏低;投资人重点关注领域还包括手术机器人、生物行业支持性技术产品等。
财务投资者交易
2021年国家集采工作持续推进,国产企业进一步崛起,创新性公司融资速度加快,医疗器械行业财务投资者交易数量显著增长;私募基金主要参与基石投资的交易,以及医疗器械企业分拆上市前期融资。投资领域而言,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心脑血管植介入及智能辅助器械等是财务投资人的主要投资方向。
海外并购
海外并购增长显著,其中心血管医疗器械、医美耗材及细胞基因技术相关实验设备等为2021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主要选择。受疫情影响,国产器械国际化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海外并购将产生新一轮机遇。
展望
受中国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和新冠疫情影响,医药及生命科学行业市场需求不断增加,长期趋势依然向好,随着国家对医药创新的支持与鼓励,器械国产替代进口的进程加剧,进一步推动行业企业的整合及投融资进程。预计行业并购投资将长期保持活跃:
- 十四五规划明确发展生物技术等战略新兴行业、前瞻谋划基因技术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
- 2021年7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发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从政策上引导研发创新回归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原则,投资者会持续追逐有临床价值的在研药品,以避免过度研发投入下产品同质化的竞争,对具有真正研发实力的头部公司释放了利好。
- 医保谈判及国家集中采购持续推进,驱动医药企业持续创新转型,推动药品生产及流通企业兼并重组,上市公司进一步整合资源,国企探索混改及并购上市公司控股权和优质上市公司资产,预计将继续主导头部交易。
- 近年来国谈政策向创新药倾斜,针对创新药的降价幅度更加细化,给予国内创新药产品和优质企业更多利润空间,进一步推动医药和生命科学领域创新产品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 国内药企持续推进与海外创新型企业、跨国药企的双向合作;受疫情和国际格局不确定性将对未来入境交易和海外并购活跃度产生一定影响。
- 上交所修订科创板审核规则,增加了对申报企业科创板属性的认定依据要求,科创板政策有收紧趋势。从长期来看,市场准入端新政策的不断出台、行业估值向理性和均衡状态回归,以及逐渐形成的良性发展的医疗行业创新生态,综合影响下行业投资市场未来预计也将作出理性调整和逐步分化,聚焦真正和扎实的创新将成为投资人关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