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买菜:快增长,强体验,入口价值显现

核心观点

快增长,强体验,高入口价值(频度):叮咚买菜作为3公里半小时送达的前置仓2C生鲜,自2017年创建以来,实现快增长、好口碑、强用户体验,通过严格品控,及时配送,较为齐全的品类,定位明确,扎根“买菜”生意,提供了较好的用户体验。

生鲜供需两头均无法通过垄断进行定价:生鲜上游生产分散,从育种到最终产品化,标准化程度极低,加上我国饮食结构中叶子菜占比高、鲜活肉类占比高,低加价、高折耗,需要快周转才能提高ROE。周转需求使得生鲜行业knowhow极多,与其他消费品研究框架差异较大。相较价格优势,“深入原产地直采”更多是为了品控,供应链建设耗资巨大,而建立的采购端成本优势有限;另外,生鲜属于民生工程,有一定公共事业属性,不会价格膨胀,加上采买做饭的人往往以中老年为主,价格敏感度高,终端难以通过垄断进行提价。供需两头价格透明,加价幅度小,各平台毛利率相差不大。供应链(仓储、物流)是按照峰值需求设计,峰值之外时间难以充分利用,资产属性重,刚性支出高,而供需两头都难以比照互联网企业逻辑定价,因此互联网涉足生鲜十年,仍然没有稳定盈利案例。

商业模式:频度、客单与折耗的平衡:作为2C互联网企业,叮咚的生意模式需要在频度和客单之间进行取舍,5万亿生鲜零售市场,以3口之家进行计算,每天只有30元生鲜支出,扣除2B(餐厅、食堂等)之后更少;追求每天下单的高频度,则ASP有限,而半小时送到会产生每单不少于10元的刚性履约成本,低客单*低毛利率,毛利额难以覆盖履约的刚性支出。前置仓无门店,虽节省投资,但缺少处理尾货的场景,使得该模式除了UE模型之外,还需兼顾总部折耗成本。

UE模型扭亏出路较多,最终盈利需要竞争格局支持:通过卖净菜、卖自有品牌可以提高毛利率,适度清库折扣可以提高周转、减少折耗,开放平台接受第三方、做广告可以提升收入,均有可能减小亏损,甚至跑平UE模型。20Q1之后,生鲜进入社团时代,社团体验不如即时配送,但价格更低、竞争更激烈、补贴更多,且货品质量要求更低。我们认为,社区团购当前与生鲜2C并非面对泾渭分明的两个人群,随着两端客群基数的提升,会更接近相似消费者的需求分层,高频流量是叮咚的价值,也是这个赛道兵家必争的原因;研究叮咚,竞争格局或更为重要。

风险提示

流量成本上升,行业发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食品安全风险。

叮咚买菜:快增长,强体验,入口价值显现插图 叮咚买菜:快增长,强体验,入口价值显现插图1 叮咚买菜:快增长,强体验,入口价值显现插图2 叮咚买菜:快增长,强体验,入口价值显现插图3

资源下载地址

该资源需登录后下载

去登录
温馨提示:本资源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学习使用。若该资源侵犯了您的权益,请 联系我们 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