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眼镜行业:颜值经济下行业高增,空间广阔群雄逐鹿
投资要点
隐形眼镜有“医疗+美妆”的双重属性,过去被国际厂商、台湾厂商占据大部分市场。近年随着彩瞳市场爆发,引发市场关注,行业格局有望变革。
国内隐形眼镜市场零售规模约150-200亿,彩瞳占20%,在多因素推动下下持续高增长
1)隐形眼镜逐渐覆盖近视+非近视+特殊需求群体,使用人群不断扩大:①我国近视人口2020年已达约7亿;②0度彩瞳覆盖非近视人群;③特殊功能隐形眼镜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
2)销售渠道的增加、美妆属性的增强和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促使渗透率持续提升:①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的丰富使产品触达更多潜在消费者;②彩瞳产品的美妆属性和疫情推动使其逐渐成为美妆必备单品;③销售生产规范化,产品安全性提升,消费者或逐渐降低对于产品的风险顾虑。
3)产品换代,高频次消费共同推动客单价提升:①国际主流材料硅水凝胶,主流短周期产品在国内目前占比不高,消费者转向硅水凝胶、日抛产品将显著提高其年客单价;②彩瞳产品复购率高达30-50%,消费者易形成购买习惯,高粘性+短周期特点使其消费频次居高不下。
4)在保守假设下,测算得出隐形眼镜市场空间或可达765亿元,出厂口径下或可达268亿元。
隐形眼镜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的化学原料提供商,中游的代加工厂商、品牌商、自主生产品牌商,下游的各类销售渠道。
1)化学原料提供大多为国外厂商垄断;
2)生产环节根据品牌自主生产能力不同分“厂牌”生产和“代加工厂+品牌”两种模式:①厂牌拥有自有工厂和自主生产能力,直接生产并向下游销售,毛利率更高;②多数品牌商缺少生产能力和资质,一般采用代加工的形式;③对于内地企业,大多数品牌缺少自主生产能力,而拥有自主生产能力的厂商一方面产能较小尚不能和台湾代加工厂商竞争,另一方面自有品牌知名度不及其他厂商;
3)随着隐形眼镜正式合规进入电商渠道,线下新增品牌集合体验店等,隐形眼镜的用户触达维度增加,线下占比约45%,以透明片为主,线上占比达55%,是彩瞳的主战场。
隐形眼镜市场“强者恒强”,彩瞳市场“百花齐放”竞争分散
1)国内外隐形眼镜市场竞争格局相对稳定:①国际市场被国际四大隐形眼镜厂家长期垄断,市占率超过90%;②国内市场中,台湾品牌金可(海昌)竞争占优,头部品牌市占超过70%,行业集中度较高。
2)彩瞳市场用户粘性较小,品牌更新换代快。从淘系平台数据看,销量前十品牌仅占总销售额45.6%,绝大部分品牌销售规模较小,市场极度分散,且市占率变化较大。
2020年以来隐形眼镜行业投融资不断,且有多个医疗器械厂家、美妆品牌进入隐形眼镜市场
1)投融资事件主要集中于较受消费者喜爱的彩瞳品牌,包括Moody、4inlook等,此外值得关注的包括业内较为知名的隐形眼镜生产厂家蒂螺医疗(吉林瑞尔康)。
2)爱博医疗、鱼跃医疗、昊海生物科技(上述三家由兴证医药团队覆盖)等医疗器械公司通过收购布局隐形眼镜赛道,完美日记(逸仙电商)通过推出彩瞳产品的方式先后进入该领域。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医疗器械行业相关风险;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