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

12月26日,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空间分会以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联合发布《2020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报告。

报告显示,根据地下空间综合实力评价体系,截至2019年底,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综合实力排名前10位中,东部城市占7席、中部城市2席、西部城市1席,均位于中国地下空间发展的重点区块上。其中,上海、北京、南京分列前三位。“十三五”期间,中国地下空间产业体系已显示出强大的市场潜力,地下空间的主要功能为地下交通、地下商业服务、地下市政、地下公管公服、地下仓储等。

本蓝皮书汇集了2019 年中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基础数据与核心指标,所涉内容不以时空界限为基准,全景式展示中国城市地下空间从顶层设计到行业与产业发展等各领域最新成就,通过关键数据与要素评价,揭示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在不同维度和层面的内在关联轨迹,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国土空间资源复合利用提供地下空间方面的专业意见。

中国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态势与中国的城镇化发展有着非常显著的黏附特征。这一特征既反映城市空间需求骤涨的驱动内质,同时充分体现了“中国速度”的感性特质。以空间分布的集聚程度来衡量,截至2019 年底,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呈现“三带三心多片”的总体发展形态。

  1. “三带”。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连绵带,分别为东部沿海带、长江经济带和京广线连绵带。
  2. “三心”。为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中心,区内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整体水平领先全国,区内城市差距较小,以在中国的区域位置来看,分别为北部发展中心、东部发展中心与东南发展中心。北部发展中心为京津冀都市圈,地下空间发展以人防政策等要求为主导。东部发展中心为长三角城市群,东南发展中心为粤港澳大湾区,地下空间发展均以市场力量为主导。
  3. “多片”。以各级中心城市为动力源,不同规模城市群为主体呈多源分布的地下空间集中发展片区,分别为以成都、重庆为核心的成渝地下空间发展片、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地下空间发展片、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平原地下空间发展片。典型特征是2016-2019 年,区内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水平提升较快,由政府干预和市场力量共同作用推动地下空间发展,地下空间发展片中的核心城市发展较领先,接近“三心”城市,其他城市与“三心”城市相比,差距仍较大。

就区域地下空间发展而言,蓝皮书中指出:

  1. 东部地区:治理体系相对完善,注重存量用地的地下空间开发。东部地区汇集了中国主要的社会资源、科创力量和资本市场,驱动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沿海发展地区,地下空间开发规模面广量大,功能完备,类型齐全;政策支撑文件颁布数量多,覆盖广泛,规划管理体系相对完善;2019年,东部地区的城市地下空间新增建筑面积同比回升,增长率达4.29%( 全国为2.05%),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依次为广东(20%)、浙江(12%)、江苏(9%)三省。东部地区在建设用地总量同比减少0.6%(全国同比增长1.6%)的情况下,仍保持地下空间新增量的高增长,得益于存量用地资源的地下空间开发。
  2. 中部地区/ 东北地区:整体水平与东部地区差距进一步缩小。“十三五”期间,中部、东北地区的地下空间发展速度较快,地铁、综合管廊等城市地下设施系统的快速崛起提升了城市经济与社会影响力,充分反映中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轨迹,具体表现为:地下空间建设势头迅猛,年均地下新增建筑面积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值逐年缩小;城市地下空间政策管理从空白到逐步完善,初步建立地下空间治理体系;地下空间教育资源较丰富,平均每省拥有近4所开设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高校(东部地区不足 3 所),为中国地下空间的发展培养输送了一批技术人才。
  3. 西部地区:未有较大突破,与东部差距再次拉大。2019年,以四川、贵州、广西为代表的城市建设速度趋缓,西部地区整体新增房屋竣工面积同比保持不变。地下空间新增面积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又重新扩大,差距值同比增大7%。“十三五”期间仅成渝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较好,其他城市未有突破。此外,西部地区的地下空间专业教育资源与从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专业机构短缺的问题没有较大改善。

2020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插图 2020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插图1 2020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插图2 2020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插图3 2020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插图4

资源下载地址

该资源需登录后下载

去登录
温馨提示:本资源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学习使用。若该资源侵犯了您的权益,请 联系我们 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