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大中华区人工智能成熟度调研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和企业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一直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突如其来的疫情也催生出很多新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为行业的高速增长带来了更多的催化因素。目前,疫情的持续性和不确定性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多大的影响尚未可知,但这种“新常态”进一步加强了各类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特别是提高了企业对智能转型的迫切性的认知。

对于这些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机遇和效益,很多企业的了解还不充分。本报告旨在更深入地了解两岸三地企业对人工智能的探索经验,以及他们如何应对当前的挑战和机遇。我们收到了来自两岸三地、七个行业、116家企业的问卷反馈,和企业高管进行了42场一对一访谈,下面是对本次调研的简要总结。

两岸三地纷纷出台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2017年中国大陆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面向2030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台湾地区为掌握人工智能发展的契机,继宣布2017年为台湾地区人工智能元年后,于同年推出人工智能科研战略,并于2018年起推动为期四年的《台湾AI行动计划》,全面启动产业AI化。香港于2017年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蓝图》,勾画了香港未来五年的发展计划,鼓励各政府部门带头善用人工智能,利用创科改善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将香港打造成为世界领先智慧城市。2017年,澳门政府与大中华区某互联网公司签署《构建智慧城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中提出将应用阿里巴巴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多方面展开合作,助力澳门发展成一个智慧城市。各地政府的扶持使得大中华区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融资规模在过去十年间一直呈现总体增长的态势。

人工智能还是停留在管理层的热点话题

71%参与调研的企业回应称,人工智能已经是企业高管议程上的一个重要话题,但在非管理层,只有22%的公司认为这是一个普遍话题。由此可见,人工智能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还停留在战略层面。通过横向比较调研结果,我们发现在人工智能方面越是领先的企业,其各层级的参与度越高。

人工智能在大部分企业中并不是最高优先级的数字化事项

约34%的企业把人工智能视为更重要甚至最高优先级的数字化事项。究其原因,一方面很多企业在加速应用人工智能时,会面临系统集成、信息孤岛、数据一体化管理能力等诸多挑战。另一方面,由于人工智能项目往往周期比较长,在短期内投资回报见效慢,与大部分(52%)企业领导层希望在1到3年内实现投资回报的预期有差距,导致企业在人工智能项目上的投资比较谨慎。

在参与调研的116家企业中,企业人工智能成熟度水平尚有待提升

在本次调研中,共116家企业对自身人工智能成熟度进行了自我测评,其中大部分受访企业来自传统企业。调研结果表明仅有4%的企业已经将人工智能积极投入到了企业的众多流程中并能处理非常高级的任务。此外,有27%的企业已经有具体的人工智能应用落地,处于发布阶段,剩下大多数企业目前还处于人工智能的计划和试行阶段(分别为29%和37%)。

受访企业对人工智能前景表示乐观

虽然大多数企业对于人工智能仍在探索阶段,但超过72%的受访企业预计人工智能未来5年将对所在行业产生“较大” 甚至是“重大”的影响,这一比例在医疗健康行业达到了85%,这与此次疫情催生的全新市场需求带动了人工智能热潮有一定关系,具体表现在,人工智能将引发行业变革,超过60%的企业认为人工智能能为其新业务带来增长,催生出新产品、新业务和新商业模式。

大部分企业期待通过人工智能实现业务自动化,优化运营

73%的企业高管认为人工智能的自动化应用与公司业务最相关。人工智能自动化可以广泛应用于企业的日常操作、后台运营以及客户维护中,这刚好符合多数(79%)企业高管希望通过优化运营提高企业整体生产力及效率的目的。在疫情的冲击下,未来企业降本增效的需求将进一步提高。

对人工智能的监管需求最受企业关注55%的大中华区受访企业认为监管需求是企业面临的主要商业风险。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存在“黑盒子“问题,社会监管部门一直高度重视,但至今还没有出台道德伦理安全规则方面的政策和完善的隐私安全标准监管制度。企业担心未来监管规定会愈加严格,所以对于人工智能项目的投资部署十分谨慎。

“数据管理”和“信息技术及网络安全”是受访企业最重视的组织能力

受访企业认为,为成功应用和部署人工智能,“数据管理”和“信息技术及网络安全” 是最重要的组织能力,可是,在组织能力的竞争力自评中,“数据管理”和“信息技术及网络安全”能力的竞争力仍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平均分为3.3/5和3.5/5),不少企业正在大力培养其数据管理能力,以应对未来数据隐私方面的商业风险。同时,在开展人工智能项目中,许多企业也逐步意识到人工智能领导力的重要性,目前企业在该组织能力上的竞争力还有所不足(平均分3.2/5)。

人才短缺困局驱动企业合作共赢

根据调研结果,42%的受访企业已经建立了专门的人工智能团队,专注于赋能企业人工智能能力。然而,缺乏人工智能人才是他们目前发展人工智能过程中的最大阻碍(平均分4/5)。企业应该积极投身人工智能市场,参与构建多元化产业生态圈;强化合作机制,跨行业做全场景,既利用科技巨头的数据研发能力,又拥抱初创企业在垂直行业的深耕经验,通过合作伙伴赋能自身发展,实现共赢。

人工智能为企业无形资产增值

随着产业的蓬勃发展,企业积累的人工智能数据、技术和解决方案都成为了宝贵的无形资产,越到应用阶段,无形资产知识产权纠纷就会越多。如何保护和提升企业无形资产来提高企业的商业价值,成为了大家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中国大陆受访企业积极探索人工智能

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中国大陆受访企业的人工智能发展尚处在计划或早期试行阶段,但中国大陆政府对人工智能的不断扶持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因此中国大陆企业人工智能成熟度略高于其他地区,已有三分之一受访企业积极将人工智能投入流程,部分已经能够处理许多高级任务。

政府的全力支持,科技巨头齐聚,新兴企业崛起,不断推动着人工智能生态圈的蓬勃发展,近70%的中国大陆受访企业认为人工智能未来五年内会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相较其他地区,中国大陆受访企业很重视利用人工智能赋能员工,强调员工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协作,最大化提升生产力,激发创新潜能。

大数据对于中国大陆人工智能发展是把双刃剑

人工智能发展依托于大数据支撑。从短期来看,数据是中国大陆发展人工智能的优势。一方面,中国大陆积累了庞大复杂且多维度的数据用来“训练”人工智能,例如移动互联网数据等,为人工智能算法升级以及场景扩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中国大陆目前对数据管制正在发展,消费者对数据隐私的维权意识有待加强,现阶段大量数据的收集和学习相对容易。根据调研结果,中国大陆受访企业(平均分4.1/5)确实不如香港与澳门(平均分4.5/5)、台湾地区(受访企业平均分4.4/5)重视信息与网络安全。从长期来看,人工智能大数据带来的数据隐私安全风险将日益凸显,例如侵害消费者隐私以及进行网络诈骗等。中国大陆对此高度重视,持续推进完善相关监管政策。在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同时如何保护用户隐私成为每一家中国大陆企业即将面临的重要课题。

人工智能成熟企业的领先之道

人工智能探索先驱者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战略

1. 比起其他数字化项目,六成人工智能成熟度较高的受访企业选择优先发展人工智能战略,抢占市场先机
2. 72%成熟企业已成立了专门的人工智能团队集中管理实施人工智能战略
3. 大多受访企业目前对人工智能停留在“运营自动化”这类浅层应用上,而先驱者们开始使用人工智能进行预测,同时格外重视以人工智能赋能员工(75%),从根本上推动人工智能战略
4. 人工智能成熟企业重视培养新兴技术能力,同时在人工智能领导力上优势明显(成熟企业平均分3.7/5 v.s. 其他企业平均分3/5)

人工智能探索先驱者面对疫情转危为机

疫情时期全民消费习惯转向线上,从短期内来看打击了不少行业,但是从长期看也开拓了新的人工智能发展机遇。人工智能成熟度较高的企业们纷纷发力、积极应对:

1. 由人工智能驱动运营模式转型,加强人工智能领导力,构建敏捷开发能力
2. 利用新兴技术提高渠道库存可视性,打造韧性供应链,为未来可能发生的黑天鹅事件做好准备
3. 持续洞察新兴技术,分析疫情催生的“线上线下结合”市场需求,明确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场景
4. 加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隐私保护,降低后疫情时代“互联办公”风险

2020大中华区人工智能成熟度调研插图 2020大中华区人工智能成熟度调研插图1 2020大中华区人工智能成熟度调研插图2 2020大中华区人工智能成熟度调研插图3 2020大中华区人工智能成熟度调研插图4 2020大中华区人工智能成熟度调研插图5

资源下载地址

该资源需登录后下载

去登录
温馨提示:本资源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学习使用。若该资源侵犯了您的权益,请 联系我们 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