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的社会经济价值和区域发展评估
云计算自诞生之日起就被视为改变社会的“通用目的技术”(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y),但是时至今日,云计算除了自身产值带来的经济价值外,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例如生产效率的提升等,却仍缺乏系统定量的研究。特别是在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肩负着激发中国经济发展潜力的重任,如何进行投资建设才能让新基建的价值最大化,成为十分必要且迫切的研究课题。
基于此,本研究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市场份额最大的云计算服务企业阿里云平台上数据进行分析,科学论证云计算的社会经济价值以及当前中国各区域的云计算发展现状。研究发现:云投入可以加速创新,缩小区域经济鸿沟,驱动经济高质量增长。具体包括:
- 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基建,对GDP的拉动效果是传统基建的1.2倍;
- 当某地区的云上数据存储量达到一定规模后,云计算对GDP的额外带动作用可再提升73%。目前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已越过“门槛”;江苏、福建、四川即将越过“门槛”;而其他省份距离“门槛”仍有一定差距,需继续加大云计算投入;
- 上云企业数翻倍,全要素生产率可提高0.7个百分点,显著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 未来5年,云计算将至少带来300万个新增高质量就业岗位;
- 中国大陆城市的云计算发展水平分层、分化现象明显,可划分为5个梯队,并在数量上呈“金字塔”型分布:深圳、杭州、北京、广州4个城市组成“云一线”梯队,发展水平遥遥领先;成都等14个城市组成二线梯队,与一线梯队差距明显,但呈现出加速追赶态势;由80个三线、101个四线和138个五线城市组成的云计算中低线梯队,仍未充分享受到云计算红利;
- 中国云计算发展水平呈现东高西低、南强北弱的空间格局,区域集聚特征显著,已形成长三角、大湾区和京津冀三大高地,且城市群内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效果突出;
- 政府引领是推动地方云计算发展的重要因素:不论是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还是贵州、内蒙古等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政府通过业务上云示范和产业政策驱动等方式,有效提升了当地云计算发展水平;
- 区域间云计算发展水平差距远大于GDP差距,且低线城市的云计算发展增速明显低于高线城市,考虑到云计算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应尽快加大在云计算欠发达地区的投入,以免产生“数字鸿沟”。
点赞